计算机学院寒假社会实践
——典雅掐丝珐琅,多姿中华非遗
2024年1月30日,“激活时代春水,焕发非遗新生”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山东省博物馆内的非遗文化体验馆,探寻传统工艺"燕京八绝"之一的掐丝珐琅,了解千年艺术。
掐丝珐琅,正名为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是传统工艺"燕京八绝"之一,是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1 实践队员到山东省博物馆参观
在参观了许多精美的掐丝珐琅工艺品后,队员对于这项传统工艺的兴趣更加浓厚。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时期,“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在通过与场馆内志愿者的进一步交流后,队员迫不及待地想要亲身体验这项流传千年而仍熠熠生辉的传统工艺。
图2 实践队员在进行掐丝珐琅工艺的第一步
掐丝珐琅的技艺流程分为制作原料、设计纸稿、胎型制作、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八个步骤。其中原料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紫铜,也用珐琅。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场馆内工作人员的讲解,队员了解到掐丝珐琅工艺也称景泰蓝,景泰蓝工艺不仅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吸收了瓷器工艺,同时大量引进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过程,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因而自古便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之说。景泰蓝艺术中包含了造型艺术、装饰艺术、环境艺术、空间艺术在其中,所以欣赏方法又与其它不同。而且金属有金碧辉煌的特点,感到特别珍贵。这次实践活动中因受条件限制,队员主要体验了设计图稿、掐丝、点蓝三个步骤。
图3 实践队员在进行掐丝珐琅工艺的第二步
景泰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历经元、明、清三代王朝的历史变革中,勤劳智慧的工匠艺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景泰蓝文化。他们用简单的工具锤击紫铜板制成胎型、手工掰丝掐成花卉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用小铲填充各种彩色釉料、用炉火将釉料烧结在掐好丝的铜胎上、游人还可以看到那时的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景泰蓝艺术珍品,现今民间亦流传着一些的元、明、清朝代时的景泰蓝珍品。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景泰蓝的发展历经了时代的变迁,有了很大的发展,品种包括景泰蓝和花丝景泰蓝两大类。其中景泰蓝产品又分为金地景泰蓝和蓝地景泰蓝两大部分。花丝景泰蓝又分为金地花丝、银地花丝和蓝地花丝景泰蓝三大部分,同时花丝景泰蓝里还包括金地泡丝、银地泡丝产品。景泰蓝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已经成为家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和长久不衰的工艺品。
图4 实践队员在进行掐丝珐琅工艺的第三步
在实际体验过程中,队员一次次感受到了一项非遗文化所带给人的厚重的历史感,也一次次在心中默默感叹一种工艺背后每一位匠人的坚持与不易。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不仅切实的体验了掐丝珐琅这一传统工艺,更在新的角度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开拓,希望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的碰撞能让景泰蓝技艺这项曾经列入“燕京八绝”之一的绝活继续鲜活。
撰稿人:张鸣宇
实践队:“激活时
代春水,焕发非遗新生”队
审核老:师纪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