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三·七】
徐绪字徵园,苏州人,貌短小,为李守备炯记室。终日以酒一壶、杜诗一卷自娱。此外,不知有人间事。余题其小像云:“吴市布衣大,杜陵诗骨尊。”卒贫死。诗稿散失。余录其《雨阻胥江》云:“击柝严城闭,相依再宿舟。一天惟是雨,六月竟如秋。渐觉江湖满,能无稼穑忧?萍踪怜乞食,华发早盈头。”《移居》云:“剥啄衡门启,时过话老农。却欣环泮水,不厌此萍踪。对酒东邻树,催诗南寺钟。隔城山色好,落日见芙蓉。”《归舟至盘溪》云:“漂泊仍长铗,归来买钓艖。顺流风势缓,近岸雨声多。小鸟冲烟起,低桥拨棹过。家人应识我,篷底远闻歌。”《盆菊》云:“束瓦为花盎,无须金屋藏。带霜移牖下,就日列阶旁。种细开尤晚,名多记辄忘。到残应匝月,不限举壶觞。”《寒檐》云:“寒檐短景如风驰,迢迢长夜占八时。弱女刺绣补不足,一灯豆大燃残脂。呼儿剧论千古事,老妻来聒明朝炊。掩耳疾走且相避,隔屋吾弟能吟诗。不图转落乃嫂笑,小郎亦有儿啼饥。”《西邻哭》云:“夜闻西邻哭,哭声一何悲。云是母哭儿,声声哭入老夫耳。老夫亦有丈夫子,同日辞家分路死。死弗及见哭凭棺,三月到今泪未干。伤心有口那能言;君不见,乌生八九子,一一飞上青林端。”《新竹》云:“森森碧玉已成行,一雨长梢尽过墙。微露粉痕初解箨,疑君已带九秋霜。”
徐绪(生卒年不详),字徵园。守备李炯记室。除本书记载外,其他无考。
李炯,清军守备。其他无考。
守备,清代武官职位,正五品。
记室,音jì shì,古代官职。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府都设记室令史,负责撰写章表文檄。南北朝直到唐宋据此设置记室参军事,明代以后废除。在本条诗话中,“记室”是管理军中文书资料的幕宾,属于私人聘请的秘书一类。
胥江,音xū jiāng,古水名,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主持开挖的人工运河。胥江是第一条从苏州出发的人工运河,西起太湖胥口,经木渎到横塘与京杭大运河相接,再沿枣市街在泰让桥与外城河汇合,全长约17公里。胥江是太湖东面主要出水河道之一,是苏城沟通洞庭西山及太湖诸岛的主要水道。胥江,也是京杭运河古道。旧时,大运河从北而来,在横塘古驿站汇入胥江,滔滔不绝流向苏州古城。胥江与胥门密切关联。胥门位于苏州城西偏南方位,是古城西出主要水陆通道之门,面向外城河。斜对胥门与外城河相连的就是胥江。明清时期,这里是苏州的水路要冲,过往船只多经胥江进入胥门,形成了“银胥门”的繁华胜景。
击柝,音jī tuò,指敲梆子巡夜,亦喻战事、战乱。《易·系辞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唐·杜甫《暮归》诗:“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宋朝事实类苑·官政治绩·张乖崖一》引宋·沈括《梦溪笔谈》:“时贼锋方敛,纪纲过肃,蜀民尚怀击柝之惴。”明·高启《中秋翫月张校理宅得南字》诗:“关山几处未解兵,击柝不寐愁丁男。”
剥啄,音bō zhuó,亦作“剥琢”,象声词。敲门或下棋声。可重叠使用。宋·苏轼《次韵赵令铄惠酒》:“门前听剥啄,烹鱼得尺素。”宋·张半湖《满江红·夏》:剥啄谁敲棋子响,莺儿林里惊飞去。最好是、活水沦新茶,醒春醑。
衡门,音héng mén,释义:1、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朱熹集传:“衡门,横木为门也。门之深者,有阿塾堂宇,此惟横木为之。”《汉书·韦玄成传》:“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玄成,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 颜师古注:“衡门,谓横一木於门上,贫者之所居也。”郁达夫《木曾川看花》诗:“原野青青春事繁,鸣禽诱我出衡门。”2、借指隐者所居。汉·蔡邕《郭有道碑文》:“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袪其蔽。”晋·陶潜《癸卯岁十二月中作》诗:“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3、专指隐者所居屋舍之门。唐·刘沧《赠隐者》诗:“何时止此幽栖处,独掩衡门长緑苔。”4、帝王殿前侍卫的人。宋·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衡门十人,队长一人,选诸武力绝伦者为之,上御后殿,则执檛东西对立於殿前,亦古之虎贲人门之类也。”章炳麟《官制索隐》:“汉时为天子主门者又有黄门,黄门复即横门、衡门。”
泮水,音pàn shuǐ,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形状如半月。《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毛传:“泮水,泮宫之水也。”郑玄笺:“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后多以指代学宫。后代学宫沿袭其形制。宋·苏轼《答临江军知军启》:“泮水政成,缪膺桑梓之敬;海邦画诺,又观枳棘之栖。”王闿运《湘潭县学附生王君之碑》:“执经庠序,思乐泮水。”一说,泮水为鲁境内的河流名,“泮宫”为建造在泮水边的鲁侯之宫,非学宫。
盘溪,音pán xī,原是苏州盘门外的一条河流。现有地名盘溪新村。从此诗内容看,与徐绪是苏州人的记载相符。与盘溪相通的苏州盘门外的京杭大运河的吴门桥是苏州市区现存最高的一座古桥。现在有苏州市姑苏区吴门街道,盘溪第一社区、盘溪第二社区均管其管辖。
长铗,音cháng jiá,剑的一种,指长剑。刀身剑锋长者称“长铗”,短者称“短铗”。铗,剑柄。出处《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晋·张协《杂诗》之七:“长铗鸣鞘中,烽火列边亭。”《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冯谖贫苦不能自存,寄居孟尝君门下。因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三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后人因用为处境窘困而有所干求之典。唐·柳宗元《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诗:“高冠余肯赋,长铗子忘贫。”明·张缙彦《袁石寓(袁可立子)饷边》:“昨日射雕犹住马,谁将长铗净风霜。”清·龚自珍《鹧鸪天·题于湘山旧雨轩图》词:“长铗怨,破箫词,两般合就鬓边丝。”
钓艖,音diào chā,指钓鱼船。艖,小船、渔船的意思。康熙字典:“同䑡。小舟也。《扬子·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小舸谓之艖。《注》今江东呼艖,小底者也。”宋·刘学箕《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横舟》诗:“山崦少人渡,夕阳横钓艖。”元·关汉卿《大德歌·冬景》曲:“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花盎,音huā àng,指花盆。盎,本义为腹大口小的盛物洗物的瓦盆。借指盛大、洋溢。“束瓦为花盎”,意思是将几个瓦片捆绑起来做成花盆。
匝月,音zā yuè,意思是满一个月。明·沈德符《野获编·列朝二·斋宫》:“自世宗升遐未匝月,先撤各宫殿及门所悬扁额。”清·曹寅 《西轩》诗:“匝月阴蒙始放晴,柳条乙乙草纵横。”
不图,音bù tú,释义:1、不料。《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旧唐书·郭子仪传》:“广平王入京师,老幼百万,夹道欢叫,涕泣而言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大人》:“女子曰:‘久知两箇为孽,不图凶顽若此,当即除之。’”2、不图谋,不想办法。《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庄公升坛,曹子手剑而从之。管子进曰:‘君何求乎?’曹子曰:‘城坏压境,君不图与?’管子曰:‘然则君将何求?’”3、不贪求,不谋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图饮食,不图茶。”
箨,音tuò,本义指竹笋外层一片一片的皮,即笋壳。唐·杜甫《咏竹》诗:“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