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教育无痕

      早晨,我在家里思考教育学生的问题,想到了昨天下午班上发生的一幕场景。我们班著名的瞌睡大王涛上课时又差点儿睡着了。当时在下午,我在讲着昨天做的试卷。复习期间,讲试卷肯定没有平时新授时将课文那么生动。作为讲课老师的我也很瞌睡,不停地打着呵欠,我心想:其实,孩子们也挺辛苦的,特别是这种上课打瞌睡的情况,自己不能控制这样的生理需求,也难怪!

      按照以往的教育方法,我肯定要让他站起来反省反省,然而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太好。而且,孩子们到了六年级,已经是大孩子了,难免要点脸面,这样做只能让他心里怨恨老师。那该怎么办呢?怎样让他振作精神,好好听课呢?

      我笑着用调侃的语气对他说:“涛,你的瞌睡虫儿爬到我这儿来了,把我都要弄得睡着了。如果我睡着的话,就没有人给班上的同学上课了,你可不能再睡觉了。”涛一听我这话,随即莞尔一笑,马上意识到老师是在提醒他不要睡觉,并且立刻坐端正了,准备认真听讲。我知道,我刚才调侃的话语对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其实,我们做老师的并不贪心,只要孩子能够听得进我们的话,行为有所改变,这就是起到了好的教育效果。原来,对于高年级孩子来说,幽默的话语有时候反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到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伯父鲁迅询问侄女的读书情况,侄女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侄女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知道了自己应该认真读书,以免再闹笑话。

      也许教育者的高明就在于不必剑拔弩张,于无痕中实现最大的教育效果。

      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