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追溯经典】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句话出自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所写的《教条示龙场诸生》这篇文章。“教条”就是“信条”。“示”是“宣示”的意思。“龙场”指龙场驿,是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令天贵州省的修文具或请生”是指在龙场驿跟随王守仁学习的弟子。所以,这篇文章它实际的意思是王守仁写了一篇告示,教导所有在龙场驿跟他学习的弟子要必须遵守的几个信条。这几个信条中的第一条讲的就是立志。立志的第业句话讲的就是“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深意解读
王守仁用他一生的思考和实践,告诉我们,欲成大事者,必立大志。而这个“立天志”的背后就是伟大的信仰。信仰并不是天生的。很多时候,信仰都是一个选择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也是这样,它成为人们的信仰,也是一种选择的结果,没有人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那么人们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它还是人民的、实践的、开放的。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