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陵子
年,已经近在眼前,甚至变得有点迫不及待,更有点焦躁不安。
(1)
一大早我们还没有起床,便接到婆婆的电话:“你们什么时候到家?是年初六回去吧?我得让你姐她们给你买点东西带回去……”
老公一听急了:“我什么时候说年初六走了?我年初三下午就得走……(我急忙小声说,初四早上走吧。)”
老公补充到:“我初四早上走,不然赶不上初四下午的飞机。”
原本计划13号的飞机,因为公司紧急有事,不得不把机票改签到14号晚上22:35,飞机不晚点抵达青岛也得凌晨以后,如果晚点不顺利,说不定就只能赶上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了。
我婆婆今年90岁高龄了,身体状况明显不如以前,常常是嘴不离药,药不离身,特别是记忆,更不如从前了。
虽说婆婆的记忆大不如以前,但对于我们什么时候回家、住几天、什么时候走、给我们做了什么吃的,记得特别清楚。
就连她孙子很多年前回家的点点滴滴,她都能如数家珍地记着,她这种选择性的记忆,我不能不说非常佩服。
婆婆一辈子养育五个孩子,我老公是她最小也是离她最远的孩子。
婆婆早年由于家庭成分不好受到歧视压迫,导致身体一直不太好,但只要见到小儿子,原本不舒服的身体,马上就精神了。
住在农村的婆婆,有个令人心疼的习惯,就是每天盯着日历数日子。她细数我们离开了多久,细数孙子离开了多久,细数我们什么时候能到家。
每当这时候,日历成了她忠实的陪伴,一天翻看无数次,念叨着还有几天我们能到家。我们一旦到了家,婆婆再也不会动一下看一眼日历。
老公家在威海,每次回家前,婆婆会指挥哥哥姐姐们把能买到的海鲜或土特产,全部买来。
当所有的海鲜美味端上餐桌时,婆婆会点上一支旱烟坐在炕头,怎么让她吃饭她都不肯,只是很满足、很享受的看着我们吃。时不时还会说上一句,本该有的什么海鲜没有买到,本该有的什么土特产也没有买到,心中似乎还有满满的遗憾。
从我们回到家那一刻开始,日历仿佛像从不存在一样,不会翻一页更不会看一眼,甚至不离嘴的药片都不吃了,90岁的婆婆走路都轻盈起来,满满的笑意罩着她的周身,比吃任何大餐都快乐。
春节回家过年,不在于吃什么,不在于带什么,小儿子能陪伴在身边,就是妈妈最想要的味道。
(2)
我妈妈今天86岁,进入腊月就念叨我弟弟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准备什么过年吃的食物。
我笑称:“现在不缺什么吃的,不需要费心准备什么了。”
“那怎么行,再怎么样,也得做点你们喜欢的腊肠。”妈妈坚持说。
妈妈一辈子养育了我们姊妹六个,期间的辛苦不是时下年轻人能体会的。
妈妈生我们几个孩子后都没有母乳,全靠米糊糊喂养我们,妈妈一边上班一边还得做米糊糊给我们吃。
所以妈妈的一辈子,从没有“早餐”的概念,因为她忙完我们的早餐还得去上班,为了上班不迟到,自己从没有时间吃早餐,以至于到今天,妈妈一天吃两餐饭。
现在我们都各自成家,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春节团聚就成了妈妈最奢侈的期盼。
每次春节,妈妈总是早早准备好我们喜欢吃的,甚至还特别打电话问我们:“最想吃什么?”
如果我们姊妹中有谁突然遇到有事不能回去过年,电话那头明显听到妈妈的失落。
过年姊妹们相聚的时候,桌上摆着很多很多她精心准备的菜,她也不会动筷子,就那么坐着看着我们吃,仿佛她对吃就没有任何兴趣似的。
我们春节能回家,能陪伴她左右,就是妈妈桌上最美味的菜肴。
妈妈欣慰的眼神里,闪着最美的光;她开心的笑容里,飘动着最芬芳最动人的是妈妈期盼已久陪伴的味道。
(3)
张爱玲在她的《半生缘》一书中写到:“我想让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正等待着你,无论何时,无论在哪里,无论如何,你知道总有这样的个体。”
这样的等待,这样的个体只能是妈妈。
印象最深的是前年春节,我们原计划上午的飞机从深圳飞往青岛,谁知道飞机晚点无期限,等到青岛的时候已经很晚,开往老公家的大巴车没有了。
无奈只能在机场边的酒店住下。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一看,地面白茫茫一片,大雪纷飞。
我们紧急租了一辆出租车,原本80元的车票,租车要价一千,顾不了那么多了,回家过年要紧。
谁知道出租车抵达高速路口,一道“禁止通行”的牌子横在路中,高速口已经堵了很多车,因为雪太大,高速路封路了。
我们和出租车师傅商量从省道出发,出租车师傅说什么都不愿意:“我不能因为挣你们这份钱不要命,省道路况很差,昨天我路过看到多起车祸。”
雪越下越大,等待回家的心有些焦虑,但很无奈。
老公给婆婆电话:“妈,雪太大了,高速不能走,省道也不安全,没有车,我们回不去了,准备返回深圳了。”
老公的话刚落音,婆婆便在电话那头大哭:“怎么都到青岛了,还不能回家呢?”
我们在雪中无声地等待着,冻得瑟瑟发抖,原本半天就能回到的家,我们竟然走了两天,到家也是深夜了。
婆婆为了等我们,一直没有吃饭,一直念叨不断。婆婆等的不是一餐饭,是对儿子无限的思念和牵挂,是等待一家的团圆。
(4)
上午和闺蜜晓明通电话,我问她春节的安排,她说春节时间雷打不动地陪伴两边的父母。
不要说春节,就是周末时间,也是一家一天地陪在父母身边。
她说:“父母很多时间不在于吃什么,陪伴他们,听他们说说过去的事情,就是他们最期盼的味道。”
她把时间分配得很好,一天陪伴自己的父母,一天去陪伴公婆。即使单位值班只能休息一天,她就双方父母各自陪伴半天。
她做饭的手艺很棒,每次去父母那里,做饭都是她承包,这么多年下来,双方父母已经习惯了她的陪伴,更期盼春节她做饭的味道。
父母年龄大了,吃什么对他们来说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子女、孙辈围在膝下,享受那份儿孙快乐的味道。
记得有一次我出差回来,电话告诉妈妈要回去吃饭,告诉她大约几点能到她那里。
不曾想妈妈很早就在路边等我,左等右等不见我到,又因为她眼睛高度近视看不清手机按键,随意的按动亲情号码,把电话按到小弟弟那里,小弟弟急忙电话给我,等我下车看到站在路对面妈妈那瘦弱的身影,泪水一下子止不住了……
(5)
记得有一次春节,我正和妈妈聊天,接到同学的电话,同学说我难得回来晚上一起小聚。
妈妈听到我电话的内容,神情立马紧张,我看了妈妈一眼,马上对同学说:“今天陪妈妈一起吃饭,聚会我就不去了,代问其他同学好。”
妈妈听我这么说,脸色马上温润了。
不要说妈妈,就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儿子在异国他乡,几天前和他微信语音,我说:“春节有空就回来吧,奶奶和姥姥年龄都大了,陪伴一次多一次。”
“我很忙,回不去,您带我问好吧。”儿子说。
瞬间,我的心情有点失落。
我虽然没有把心情告诉儿子,但心中的思念和牵挂,在春节过年的时候会更加浓郁。
我是如此,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呢?
(6)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每当听到这首歌,眼前总是浮现妈妈的身影,每次离开妈妈,我都会紧紧的给她一个拥抱,每一次都感觉到妈妈心的颤动, 她们把无私的母爱奉献给了我们,她们的身影却像缺乏营养的孩子,看着那渐行渐远瘦弱的背影,任由泪水湿了眼眶。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妈妈喜欢吃什么,殊不知妈妈们最喜欢的“菜肴”,就是我们做儿女的陪伴,陪伴,是妈妈最喜欢的味道。
(7)
还记得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吗?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没有妈妈最苦恼,没妈的孩子像个草,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无论孩子们走到哪里,也无论你的年龄有多大,在妈妈的身边在妈妈的怀抱里,陪伴永远传递着爱,传递着关怀,传递着温暖。
我们无论有多大,也无论走多远,在妈妈心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每一次回家,每一次回家过年,妈妈都会喜欢和我聊很多。
有时候会说她的老朋友的身体和生活,有时候又会说到我儿时的玩伴,有时候又说我们在外面打拼的不易……看着妈妈两鬓的白发,有时候会突然很恍惚,妈妈老了,就这么老了。
春节回家过年,不只是完成一种传统,更是给妈妈一份她想要的味道,一份为人子女久违的陪伴,一份对妈妈应尽的孝道。
多一份陪伴,就少一份遗憾。
祝福天下所有的妈妈,新年快乐,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