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6次分享
今天毫无技术可言的陪伴来访者,话题从聊学习开始,一路转到了理想再到人际关系,最后谈到与人相处的智慧。来访者所谈都是有意义的。其中有着某种联系,也由此可以看到来访者与人相处时的特点,不断跳跃,不对某个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具有很强的掩饰性。
我试图截断她的叙说,但是刚起个头就被她打断了。她不能听完我说话,所以让她困扰的原因可能对同学的误解,或者是她的特点。虽然我没有说话,但是心里想的却不少。
第707次分享
观察叙事咨询。能看到咨询师开始的紧张,问的问题比较刻板,概念化的问句。当咨询师用外化技术时,对话的感觉就一样了,上升到另一个层次。如果把它比喻成一个有血有肉有形的东西,它是什么?它对你的影响是什么?它吃什么长大的?它在提醒你什么?来访者在回答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了更多的看到,慢慢的说出了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最想活成的样子。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很稳,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提问启发,尤其是她反复问这种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时,我感觉重复,但是来访者的回答却让人感觉到不同。虽然来谈这个问题,但是它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越来越弱。咨询师顺着这个话题往下走,涵容、懂了、改写、实践。咨询师不断地重复来访者生命故事中的美好,不断提醒来访者她的偏好自我认同。思路清晰,温暖柔情。相信来访者有活成自己的样子的能耐,相信来访者想到这段咨询时会感到甜蜜。
因为周五晚上还有别的课,两节课冲突,我总听不到结尾。不知道最后是怎么做的,老师是怎么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