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也一直萦绕在脑子里得不到答案。
可我决定理顺它,深究其根源。
其实生活中有各种“烦心事”,无法避免,有些事就是会激怒你,点燃你的情绪,情不自已的想要变成冲动的魔鬼。
我认为第一点原因是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自我反省是什么,本质上就是缺乏思考习惯。
《把时间当做朋友》中是这样说的:人类因为得到了反思能力,最终创造了语言,发明了文字,形成了罗辑思考能力,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物种。
什么是反思?就是让你自己控制自己的大脑,而不是让大脑来控制你!
现在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人们经常做出反常的惊人举动,大多都失去理智,完全让大脑不受控制的冲动行为酿下了一出出人间惨剧。
基于缺乏思考习惯的第二点原因,我认为是由于现代人的浮躁心理,不能够真实的面对的自己的无能。
这似乎是个人人都可以成为明星的时代,给人的错觉:似乎所有人都可以,可以享受人前的光鲜靓丽,名利双收。
实际上这是彻底的假象,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给事物的传播装上了加速器,任何事都能瞬间传遍千里,人尽皆知。所以,你接收到的信息很可能只是被无限放大过的。成功者仍是少数,而你总错误的以为,你也可以。
当你在实践中不断挫败的时候,会变得越来越浮躁,却不去想,实际上你对自己的现状根本不能理性的做出客观判断,换句话说,错误的低估了成功的成本,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最根本的潜意识告诉你,你不敢也不愿承认自己的无能。
其实,这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啊,却总被自己扣上懦弱的帽子找借口,你得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力的上限,但你不能总寄希望于“立即”、“马上”,而现实是,生活中的很多事就是不能“立即”、“马上”实现。
越做不到,越是比较,差距越来越大,也就会诱发心态失衡,很容易在相关的事情上失去对大脑的控制,做出蠢事出来。
他人的一句无心的话,例如这件事你做的不好,你还不能胜任这件事,或者更加直接一些,你就是能力不行,都会瞬间点燃你的情绪,认为被揭开了伤疤,自尊心被深深刺痛。
越是容易产生愤怒情绪的人越缺乏积累的习惯,这是我想说的第三点。
貌似两者根本搭不上边,实际上,这和推迟满足感的心理构建是很相似的,当你有欲念要一件东西的时候,你是希望当下就满足,还是希望在通过努力后再获得?愤怒也是一样,你对不满的事想要当下就发泄出来,还是希望在经过反思,客观的消化这件事带来的负面情绪?
相对于知识储备,你更应该积累的是对自己的认知,正所谓,见自己,才能见天地。
乐于积累是一种心态平和的表现,但请注意,不是心态平和之后才能乐于积累,这不是个可逆的命题,你只有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让心智得到不断完善,才可能达到内心的平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你是个客观的存在,就像用思想做镜子,能够清醒的看清自己,愤怒的情绪自然会越来越远离你。
其实不单是容易被激怒的情绪有它更深一层的原因,生活中,任何其他的情绪也都是有其本质原因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向自己要原因,而不是一味的向外抓取,勤于思考和反思,积累心智的点滴成长,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