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两者一步之遥,打通由外到内的通路,需要认真的研究每一件事的本质、结构、功能、联系,洞见客观的标尺,不被形式和假象迷惑,做出真实的评判。
一个指标和多个指标。老板要求每天集中员工跑步锻炼,还要打卡监督,一个年轻小伙向老板报告说,组织的很好,都按时出来了,跑的挺整齐,老板问到,每个小组人都到齐了吗?跑了20分钟吗?强度达到健身目的了吗?小伙顿时语塞,因为这些情况他都没掌握。老板又说,这几个指标都没显现,你怎么能得出组织的很好这个评价。你只是看到表面的形式便下结论,很片面,很主观,与实际不符。简单的事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评价只考虑一个方面,而不从多个侧面去考察,是不全面的;只看到外在的形式,而没观照的内容,是不客观的。
常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第二天,照常组织锻炼,小伙有经验了,再向老板汇报时信心十足的讲到,今天情况不好,人没到齐。老板皱了皱眉头,我看还是不错的,厂里有上级的安检监察,一部分人不能离开岗位,但能来的都来了。接着又说,条件发生变化,你还用昨天的标准来比对,肯定有差距。很多时候,基本标准在常态下做标尺没毛病,但不适时而变,搞一刀切,就是教条主义,得出的结论也不客观。
目的指标和方法指标。第三天,天空下起小雨,员工都躲在宿舍玩手机,老板有的不高兴,小伙很委屈,天气因素不可预测,我不可能让大家冒雨锻炼吧,谁要弄出点病,这可与老板您的初衷相悖呀。老板一脸漠然,还是耐心的讲,我让大家跑步,是想督促年轻人多活动,练出一身汗,百病不用看。跑步只是活动的一种方式可不是唯一的方式,在你眼里我要求的是让大家跑,没有真正理解我的意图,搞不清跑步与锻炼是目的与方法的关系,只要能达到锻炼的目的,方式是可以因地制宜嘛。虽然下雨了,咱们不是有室内篮球场和健身房,换种方式不也达到健身的目的吗?
关键指标和次要指标。第四天,晴空万里,时间一到,都出来当跑神了,满院子都是人,小伙子有点担忧,这么散,看起来有点乱,没整好,老板打气说,没问题,挺好的,人都出了,跑的满身大汗,你看年轻人的笑容都多了,有的还自加强度,虽然没集体跑,但这不影响大局,小事一桩。凡事要尽善尽美,那他只能是个机器人,不能用那么多指标限制,只要几个重要标准达到了,就打个九十分。要是把轻重不一的指标合在一起评判,那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