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君最近在重温《西游记》,取经前传部分,反复读了两遍仍觉不能完全悟透,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悟。最早接触西游记,还是在孩童时代,当时是通过连环画了解到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大业,只觉得这部神魔小说非常引人入胜,很多故事片段都是读了又读、印在心底的,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再加上86版《西游记》连续剧的播出,文艺君觉得,虽然《西游记》原著问世已久,但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西游记》最辉煌的一段时代烙印,一定打在80、90后的心中。书里书外,《西游记》都伴随着文艺君的成长,比如家中无处不在的一些与《西游记》相关的卡通形象玩偶、小摆件。
长大了读《西游记》,似懂非懂,只悟出了凡成大事者除了需要智慧与胆识,更需一种超乎常人的毅力。现在重温《西游记》原著,方觉作者写这部经典确实下了一番功夫,无论从行文布局还是从诗词造诣都非常用心,而作者描绘出来的一个个扣人心弦的神话情节,更是将读者带入一个离自己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的幻想世界中,妙趣横生的言语让读者不愿从这精彩绝伦的艺术殿堂中走出,可以说一翻开扉页,文艺君就根本停不下来了。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用诗词来开篇:“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作者从提笔鸿蒙,从天地之始到引出西游,让大家知道这本书大致要讲什么内容。
这个开篇词真可谓大气恢弘,用如此口气讲述待叙之事,让人忍不住想要了解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文艺君认为,只有巨著才能写得出、同时延续得上这种开篇之词的恢弘。
细细一想,如此大气的巨著之开篇,文艺君还真的读过。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没错,这就是《圣经》的开篇《创世纪》部分的开篇词。《创世纪》也是通过介绍宇宙的起源、人类的起源来引出他们心中之神来遴选民族的过程及艰辛。
再回到《西游记》,全书开篇首先通过以“元”为单位的“天地之数”,讲述了天地及万物从何而来,怎么而来。一元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岁,同时,一元又分为十二会,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每一会有一万八百年,经过漫长的轮回反复,万物有生,三才定位(天、地、人)。
通过这些宏观的宇宙大环境,再将笔锋转入世界分成的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芦洲“,继而再转入东胜神洲的傲来国花果山,从而引出全文的正题。
可以看出,作者延续着中国上古神话的经脉,用丰富的想象力与严密的思维逻辑构架起一部鸿篇巨著的框架,从而引出超凡入圣的头号英雄——孙悟空的身世之源。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从孙悟空的出生便不难看出,作者延续着传统英雄的浪漫主义传说。孙悟空生于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的花果山顶的仙石中,很明显,这一套路沿用了“为证明古代帝王君临天下的合理性,倾尽全力神话各朝各代帝王的出生,将其后期的'大有作为'视为‘命中注定'的一贯思路。”
前端所有关于“天地之数”的描述仿佛都是为了引出石猴出世,可见这只石猴在作者的眼中也是集天地精华、万物灵性于一身的,作者的理想主义浪漫情怀可见一斑。因此,开篇之后一系列的修持大道之功便更加惹人期待。
暂且不管邵康节的“元会运世”之说,《西游记》中的天地之数以“元”计量,文艺君认为,元有本源、根源之意,而一元又分为十二会,从后面的章节中可以看出,整部小说都穿插着“佛”“道”“儒”三家的势力,西游记中的道教天神,如前期出场便奉旨招安美猴王的太上老君;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如最高阶的释迦牟尼尊者即如来佛,他们完美地演绎了佛道实力的平衡与斗争。而儒家思想也是伴随着全书情节发展的重要思想脉络,如唐僧取经本是为了完成唐王交给他的任务,虽有拜佛修行,求正果金身之愿,但“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却是唐三藏首应唐王发问众僧之词的忠诚回复,因此“忠君”也是唐僧在儒家思想下的人物性格特征。
那么,《西游记》开篇计量天地之数的“元”与“会”到底代表着什么呢,文艺君将通过书中之后的情节与大家慢慢分享。毕竟,作者说了,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