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接触心理学的目的,是不是为了了解自己的内心?你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突然勃然大怒,为什么在失恋后会感到极度悲伤,为什么独自一人的时候会感到恐惧?
当你了解了无数心理学原理之后,你貌似获得了一丝丝安全感,心里想:这回我应该能做情绪的主人了吧。可是,你发现你依然会不自觉地感到害怕,悲伤,愤怒,这到底是为什么?
原因在于,我们明白了原理,却不懂如何应用,尤其是如何用在自己身上。就像你好不容易拿到了解药,却不知道它的服用方法,只能一鼓作气喝下去,放在电影里你或许能活,但在现实中很大概率是一场空。
来源:
公众号:心灵攻略
为什么你学了心理学,还是会情绪失控?
再者,人是矛盾的,我们的表层意识和潜意识有很深的差别,想要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我们必须要先了解自己。
1
我们在逃避最真实的自己
学了无数理论,看过了无数案例,我们但却从未这样问过自己:我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需要什么?我在追求什么?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有一个咨询师朋友小灵,小灵对她同事的儿子小明很好,下班经常买巧克力蛋糕给小明吃。有一天她这么对我说:“昨天我买巧克力蛋糕的时候,忽然思考了一下,我真的是为了小明好吗?”
我有点疑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她说她忽然意识到,她从来没有问过小明是不是真的喜欢巧克力蛋糕,昨天回到家想了一阵子,发现想吃蛋糕的人可能是她自己,因为她最喜欢吃的就是巧克力口味了,可从小就被要求自律的她过不了自己这关,长大后也在不断地暗示自己:你是一个大人了,你不该放纵。最后,她就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了同事的儿子身上。
想到这里,她自己把蛋糕吃掉了,真正需要快乐的不是小明,而是她自己。
即使是心理医生,也会逃避真实自我。
2
负面情绪源自于我们的不安全感
当我们感到不安全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想尽办法让自己感到安全。例如,发怒是为了告诉对方:你已经侵犯到了我的底线,请退回去。
而另一方面,我们又深受感知错觉的困扰:我们的感觉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怎么想,而不是别人做了什么,你会愤怒,是因为你认为对方触碰到了你的底线,但事实有可能是对方做得并不过分,只是你自己这么觉得罢了。
当我们把愤怒归因于别人的时候,就会产生类似于:他一定是在故意刁难我,气我的想法。自然而然,我们的解决方法也就变成了如何将对方排除掉,轻则用语言,重则大打出手。
根源找错了,解决办法自然也是错的,我们必须意识到愤怒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感到不安全。
“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托尔斯泰传》
我们要明白:情绪始于自身,也终于自身。
充分了解自己后,我们要延伸到具体事件中,看看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歇斯底里?
3
看清事情的全貌
了解了自身的不安全感之后,剩下的就是了解事情的全貌了。心理学中有一个方法叫做“五问法”,通过这个不断对自己提出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够看清事件的全貌,不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例:大白的妹妹老是在他学习的时候打扰他,他感到很烦躁,有一次竟然忍不住对她吼叫,本以为妹妹会知难而退,可之后妹妹反而变本加厉地来烦他,为此他绞尽脑汁。
第一问:为什么妹妹会浪费如此多的时间来烦我?
答:可能是因为她想要我陪她玩
第二问:为什么她想要我陪她玩?
答:可能是因为她喜欢我,或者也有可能是她讨厌我,想妨碍我学习?
第三问:如果她喜欢我而不是讨厌我,为什么要在我学习的时候过来烦我?
答:可能是因为我平时也不怎么理她,所以想引起我的注意?
第四问:那我应该怎么做?
答:可能我得抽出点业余时间去陪她玩。
第五问:这样做值得吗?
答:值得,她是我妹妹,我必须关心她,并且如果我抽出一部分时间陪她,那她应该也能理解我,我也能拥有私人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接着,大白每天抽出一小段时间主动陪妹妹玩,从此,妹妹再也没有在他闭门学习的时候烦他了。
当大白了解到妹妹烦人的原因可能是她太黏自己,而自己又忽略了她的时候,他不仅一点儿都没感觉到烦躁,还会深感愧疚:为什么她这么在意我,我却忽略了她?
看完案例,想想自己,你与朋友,同事,家人,恋人甚至陌生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们双方都没有看清事情的全貌,作为一个学过心理学的人,你是不是应当跟大白一样,率先做出表态?
不断深究原因,寻找所有可能性,你一定能找到看似无解的问题的解决办法,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他人的行为,找到矛盾之处,理解对方的需求,明白真相的你一定不会再任由自己的情绪肆虐,此时此刻,你就是自己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