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本身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不需要找原因,不需要问为什么,但有些时候一些人就喜欢没事找事,掰扯掰扯,比如说我。
记得初二时我开始写东西,当时就是在小本本上每天记录一些当天发生的事,开心的,不开心的,但多数是后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的“吐槽”本,当然当时那个时候还没这个词儿。说是“吐槽”本也不准确,因为“吐槽”好像通常是向外表达的,说别人的,而我是在说自己的生活。现在真想看看当时自己写了些什么,但其早就不见其踪,有可能后来我大点儿的时候那些本子被我烧掉了。不过,我自己还留有2000年以前上中专时的两本日记本,待我不忙的时候翻箱倒柜把它们找出来,和当时的自己约个会,那种感觉想来也不错吧。
02年至06年在单位住宿舍的时候也写过几本日记,这些我至今都还留着,16年至20年我积攒了六七本摘抄本还完好无损地保留着,再后来就是在简书写的这些电子版的内容,这所有的加起来就是我全部的记录家当了,我笔写我心,我心见光明,在迷茫无助的时候我总需要通过书写来化解心中的困惑与苦闷,与其说笔和纸需要通过我的记录实现它们的价值不如说我更需要通过纸和笔架起的桥梁去稀释自己生活中的痛苦与迷茫。
我不止一次问过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些实际存在的本子一夜之间不见了,找不到了,我会觉得遗憾和心疼吗?起初的答案是肯定的,肯定会心疼,大哭一场,很长时间缓不过劲儿来。但现在却不那样想了,因为那些点点滴滴的文字在当时抒写的那一刻已经产生出了其最大的价值与意义,一个个文字就象一颗颗金豆提醒着治愈着当时迷茫无助的我,每次写完心灵总能再次照见光明,让那时内心脆弱的自己重拾信心勇敢地迈向生活。
…… ……
此刻我从很远的回忆中走出来,再不紧不慢地想想:为什么要写?为学习,为思考,为成长,为进步,为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谁,又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生命多么宝贵,身体的健康是外在,心灵的澄澈是其内在,外在的健康依靠良好的生活习惯,内在的健康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良性循环思考体系,没有最好的生活,最美的人生,只有是否适合自己走的路,日记本的存在深刻地告诉我:人生每走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