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挺平凡的。
80年代下海潮的时候,她还只是个没考上大学的学生,老老实实的去厂里上班、结婚生子,不敢有别的想法;
90年代下岗潮的时候,她庆幸自己的事业单位保住了家里的经济来源;
00年家里想做点小买卖时,她听从了姥爷的建议,还是要以培养我读书为主,打消了任何经商的念头,但家里开始了将近10年的精打细算;
10年我上了大学,她破天荒的坐了28个小时的火车来送我,本以为4年后我就能回去,可毕业工作又留在了西安,还嫁到了本地人,现在是彻底回不去了;
而她,不得不做起了“老漂”,跋山涉水的跑过来帮我带孩子,几年后,可能也要背井离乡,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养老。
在老家的时候,她有很多的圈子。年轻的时候是单位的同事,后来又多了学校里的妈妈们,之后是楼上楼下的老邻居,广场舞、电子琴社团等等。
现在,她的圈子,只剩下手机里的朋友圈。
我们玩手机,就是看看公号、查个帖子、没事晒个啥。我妈拿手机,要回复老家朋友们的留言,或者找谁问个啥事儿,更多的是看朋友圈里,谁家大小子出息了、结婚了、有娃了,谁谁又去哪哪玩儿了、晒幸福了。
喜事,她一定会点赞,选择性的评论一句;需要帮忙投票的,她看见了肯定帮,投不上就问我咋弄,学会了继续投;有那种“转发就是朋友”的文章,她肯定转发,不管对方到底是不是把她当朋友。
也会碰到那种,她经常跟人家互动,但对方就是不回复的。她也不恼,最多就是叨咕几句,下次看见人家发新内容了,还会继续互动,就像没受过伤一样。
她也发自己的内容。
偶尔会发一桌好饭,发完又怕刺激到不会做饭的谁谁谁,想了一会儿就撤销了。
或者发一些自己觉得满意的照片,不会p图,但能获得满屏的好评。
最近开始学怎么发视频链接,也想展示一下自己的电子琴成果。
只是孩子每天闹腾的没有时间练习,技艺已经退步很多了。挤时间练习了几首,却发现找一个不受打扰的时间录视频更难。
晚上在老公的配合下,我只能做到不让孩子捣乱也不入画面,些许有孩子的吵闹声,终于录完了几首曲子的小视频。
妈妈看着手机里的自己,换上了新裙子、戴着珍珠胸针、能够完整的弹完作品,挺开心的,也算了却了心中的祈愿。
尽管还有很多美中不足,但这个小视频,也够她去给群里的小姐妹交差,或者发到朋友圈里展示一下,得到满屏的点赞了。
仔细想想,妈妈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她好强,我也不服输;
她多才多艺,我也着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她喜欢烹饪,我也享受做饭的感觉;
……
只是啊,妈妈,我这一生都在拖累你,让你不得不去权衡和放弃。来生,咱俩换换,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