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爱小媛宝
散文:几度月儿明
作者:暖暖的冬花
这篇散文就像一部电影,开篇映入眼帘的是山野中一个奶声奶气的小男孩与他聪明伶俐的姐姐在对话。随着镜头的推移,是姐姐挎着满是猪草的篮子在夕阳里朝着家的方向走着,突然回头发现弟弟不见了。
她发疯地往回跑,寻找走失的弟弟,焦急的心情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写得生动又真实。
她扔下篮子,在小路上疯一般跑着,带着哭腔的声音,在穿过玉米地,穿过棉花田,在夕阳里回荡。草儿的鞋跑掉了,羊角辫跑散了,小手被玉米叶子划出一条条伤痕来。天暗了下来,草儿的嗓子喊哑了,眼泪一滴滴落在草尖上,落在花瓣上,落在蝴蝶的羽上。
幸好,弟弟只是贪睡,在小路旁边的草丛里他睡得正香呢,口水顺着嘴角流着老长。手里捏着一只纺织娘,吱吱吱,吱吱吱不停叫着
这是第一幕的“月儿明”——此时,作者表现的是温暖的亲情。瘦瘦的姐姐背着胖胖的弟弟,慢慢地走回家,走到新月初升。作者笔下是欢乐的语言。
月光的羽毛飞起来,虫儿欢快唱着歌,花草的甜蜜慢慢溢出,露珠儿一滴滴落在土里,沁凉清香。
第二幕,是姐姐对生活的无奈与妥协,更是对弟弟沉甸甸的爱。
这时候的“月儿明”是月色如水,照在丝瓜藤上,照在眉豆花上,照在鸡窝上,照着墙头狗尾巴草上,也照在草儿心上。(月色照在身边熟悉的一景一物,可是却不得已需要离开,是留恋也是告别)
这时候的“月儿明”还是月亮偏西了,是情深意长的回眸,门前槐树站成了剪影。草儿披一身月色,渐渐隐在小路尽头。(这时候的月色是送别,是回眸,更是对弟弟的成全和爱)
第二幕的细节描写也是这篇文章的亮点,结合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就像一幕幕电影画面,将母亲筹钱的艰辛展现在读者眼前。
母亲喜悦如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俩个人学费,像磨盘一样,压在母亲的心底,沉甸甸的。
姐弟俩的学费不算多,却把土里刨食的母亲难住了。母亲推开了一扇又一扇的门,脸色越来越凝重了。从南街到北街,母亲趟了个来回。
母亲把一叠十元,五元的钞票,数了一遍又一遍,还差一大截了。母亲把它们放进口袋,紧紧捏着。手汗津津的,钱也汗津津的。
晚上母亲的床吱吱呀呀响地着,母亲的叹息一声声砸在草儿的心上
矛盾又纠结的动作和心理活动,仿佛就发送在自己身边一样,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语言功力。
第三幕,是秋天的月亮,有着千帆过尽无限的深情。如酒,醇厚,醉人。此时的“月儿明”,是家人的怀念,也是升华和留白。
中秋本是团圆时,奈何团圆少一人。因为下河救了人家孩子,自己却再也回不来了。而在弟弟的心里,姐姐是他前行路上的陪伴,更是对姐姐思念的寄托。
虽有缺憾,却以月亮盈盈,像一朵花,又像姐姐微笑的脸结尾,依旧是暖暖的一篇文章。
学习亮点:生动的细节描写、活泼的语言功底。
故事文:那场漫天大雪,是青春最后的盛宴
作者:佳人如玉
这是一篇青春爱情故事,上帝视角的写法更像是在听身边的某一对情侣的故事。
开头就说明了关于这个故事的结局,大概是一份缺憾的爱情,但她问“是否有一个人,在某一瞬间,在极致的美景中,定格成一幅永远不会忘却的画面”,还是忍不住吸引读者去了解怎样的一对情侣,定格成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
第二部分,就点明主题,是那年峨眉金顶的冰雪世界,是和青春岁月里曾经铭刻过的男孩告别时,下的那一场大雪,定格在女主柳嫣心里。而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她的青春和爱情。
时间推移到3年前,女主不按套路出牌,成功地撩了男神,并谈了一场浪漫的校园爱情,哪怕面对毕业季的魔咒,女主没有丝毫犹豫,为了爱情留在了繁华都市,留在了爱人身边。
但是爱情抵不过亲情,女主哥哥的离世,他们只能天各一方。其实这是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但如玉的魅力在于,故事条理清晰,文字中透着清美,看过之后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三年又三年,沿着女主的爱情线开始,从撩男神到相处,从分离到梦醒,干净利落,故事完整,这份纯真的爱情,就像那场漫天大雪,美轮美奂。
然而,生活,总是要继续,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
学习亮点:题文呼应且紧凑有致的文章结构。
作者:小懒虫爱吃鱼
这是一篇虚构的故事,但是却写得比真实故事更感人。
结婚生子这本是少女最重要的两件事情,2018年,在女主的身上加载了时光加速器,就像翻书一样,来不及好好做一场纯真少女的爱情梦,生活就赶着她华丽地展开中年妇女的篇章。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从那条短信开始,写出了埋藏在心底的爱情故事,也揭露了关于闪婚的真相。
要结婚的那个人是我,祝我幸福的是我的男朋友。
是,是男朋友,不是前男友,因为我们没有分手。
这两句话,应该是爱情里最残忍的故事。明明相爱,却只能彼此祝福。然而,更残忍的是,男朋友并不知道结婚的真相。此刻,除了祝福也只能是祝福。
关于这一段爱情,从相互吸引到递进升温,作者轻描淡写其中的快乐,亦或是对这份感情的压抑。
对于男友的逃离,她没有责备,没有埋怨,只是不停的反思。反思人心总是不知足的;反思没在一起的时候就想着要在一起,在一起之后开始奢望他独属我一人;反思作为朋友的时候,我会为这点时间沾沾自喜,作为恋人时觉得十分不满。
直到男友突然的失踪,从期待、等待、守候到失望、绝望,女主酒后失身于人,且有了身孕。奉子成婚这样狗血的剧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才明白这世上另有一种力量,叫做命运,只可承受,不可改变。
与其说这是2018的总结,不如说这是对自己的坦诚。在最后的日子里,揭开那些残忍的真相,让伤痛暴露于阳光之下。
“帷幕彼岸,开着怎样的花,流着怎样的水,走着怎样的人, 交替着怎样的潮起和潮落,虽望不穿,却在等我。我们非走不可,但我回头,却想留住这一岸的那些枯荣。”
这大概就是藏于心中的真心,说出来,于自己,于曾经的男友,于这一年,如实交代,然后告别。
学习亮点:虚构的文章,却取自生活中真实的场景和片段。
作者:雁旋
《自卑与超越》的作者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天生残疾让他致力于研究个体心理学,曾与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齐名,由于在研究自卑与优越领域的卓越成就被称作“自卑情结之父”。
开篇介绍:自卑情结不是某个人所独有的,而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当我们自觉某些能力欠缺时,就会产生自卑的不良情绪。它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却也有消极的作用。自卑是个体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正常发展,是一个不断克服与超越的过程
在这本书中,自卑情结得到了正视,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一切心理和行为,并寻找正确的人生意义,为之进取与奋斗。
作者从人生的意义、合作能力与自卑、梦与潜意识、被指责与自卑、教育、婚姻这6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里的主要内容。
作者总结了本书分享的主要观点:(1)确定人生意义对消除自卑心理是非常重要的;(2)假若一个孩子没有学会与人合作,他就会越来越悲观,渐渐发展成牢固的自卑情结;(3)梦是具有一定欺骗性的。他给了你勇气和力量,激发内心良好的感觉。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善意的欺骗,会让你对生活重拾勇气和信心;(4)如果小孩生长在被指责的环境中,就会丧失安全感,慢慢的也会延伸出自卑情节来;(5)父母除了教给孩子合作精神,还应该以身作则,通力合作,家庭和睦;(6)在爱情中,两个人想要获得安全感,就要努力让对方过得安稳和舒适。这样,夫妻双方都会觉得自己被对方需要,自己是有价值的。
作者指出,《自卑与超越》一书,更多的是关于人生意义以及合作的思考,也让我们对人性多了一些了解,从而更加接近人类社会最本质的东西。
学习亮点: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书评内容提炼总结的很全面。
由于时间有限,只选取了4篇文章,以上也是自己的感受和拙见,如有不当请指正。当然,本周有很多佳作未细细品读,如给自己一段柔软的时光、两首歌曲进春晚,我却五味杂陈、“等一个人,等一个不可能”、成都......都是很好的文章,欢迎大家移步成悦阁每日精选文章,多多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