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笔记:第三次山后冯家行(1)我们又来了

(1)我们又来了

这是第三次来到招远市山后冯家村。

4月3日下午我们动身从烟台出发,前往招远山后冯家。

我开着我的小红(Polo)载着姜老师和一行五人的行李,学生们则乘坐大巴来到招远县城。


白书记派来的司机小陈已经等在那里,他45岁,是冯家人,但从年轻时起就在附近的金矿上班。一边等学生,我们一边闲聊,他说起了年轻时下矿的日子,头顶矿灯,脚踩水鞋,满脸乌黑地在井下工作了好多年。他笑着说,现在想想,当时的日子真是挺苦,但也都坚持下来了。现在金矿基本上已经实现机械化采矿,人只需要开着采矿车即可。相比之下,工作轻松了许多,收入尚可。

招远是以金矿著称的,大大小小的金矿遍布招远各地,山后冯家自己村里就有一座,这也是这个普通乡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不过,现在已经因为技术原因已转包出去,每年收入若干租金补充村集体。

学生们从车站走出来,小陈第一眼看见他们,“那是你们的学生吧?”“咦,你怎么知道的?”我好奇地问。“你们去年夏天临走前一个晚上在村委会表演时,我看见他们几个唱歌了,当时我带着孩子在看。”原来如此。他还说,村会计是他的哥哥,那是我们打交道比较多的一位村干部,熟识感更是一下子拉近了不少。

小陈的车开得很快,没多久,高耸的牌坊、宽敞整洁的村委大院就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里。熟悉感顿时蹦上心头,点燃了我们内心的兴奋。


走进院落,打开我们曾经住过的房间,才意识到空了一冬的屋子显得有些清冷,原本那些借来的床(各村防火站用的)也被东拼西凑的床取代,看上去并不那么牢固。好在细致的村干部们已经帮我们准备好了被褥和电热毯,也安排好了每餐的饮食,人情的愉悦冲淡了寒意,带着温度包围了我们。


吃罢晚饭,迎着落日的余晖,我们师生一行五人闻着新鲜的空气、踏着整洁的乡路向村内走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每天说一个绕口令100天/054 2、每天坚持读书10分钟100天/054 3、每天写一篇文章100天/035...
    Amy_子一涵满阅读 223评论 0 0
  • 公司还算人性化,一个月内请3天的病假是不用扣钱的!不用扣钱!没错,就是不用扣钱!真的是很人性化了有木有。所以果断要...
    精致猪猪女侠啊我是阅读 223评论 0 0
  • 大家应该都知道世界上有蚂蚁这种虫子其实呢,蚂蚁还有黑蚂蚁和红蚂蚁其实黑蚂蚁和红蚂蚁都是敌人,其实 我还知道他们对战...
    子细阅读 594评论 0 0
  • 我不认识字,但我哪都敢去请问,去杭州下沙的地铁站的路怎么走? 我抬头一看,是一位70岁左右的阿姨,还提了个箱子。 ...
    贵哥撩悟阅读 49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