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雪在《走出剧情》中提到一个观点:我们每个人都习惯按照自己的剧本,去臆断别人的动机和行为,因此产生了许多负面情绪。但实际上,这些揣测不过是你自己在脑海中编织的牢笼,和别人毫无关系。走出自己的剧本,放下无端的念头,你才能看到真实的世界。
博尔赫斯曾说:过度的希望,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极度的失望。人之所以容易在感情中受伤,根源往往在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
这世上有一种自作多情,叫你把别人当朋友,别人只把你当路人。你以为彼此感情深厚,别人却视你可有可无。有句话说得真实又残酷:真正折磨你的从来不是任何人的绝情,而是你一直心存幻想的期待。少一点“自作多情”,多一些“自知之明”,才是为人处事最大的清醒。
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固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习惯,这本无高下之分。不管不顾别人愿不愿意,总是用“你应该”“为你好”的念头去改造别人,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自己也会陷入不快。
佛教中有一个术语叫“我执”。所谓的“我执”,就是要外界按照我的标准和规则来运转,如果不按照我的来,就会让我痛苦、生气。《唯识述记》里说:烦恼障品类众多,若不执我,无烦恼故,我执为根,生诸烦恼。世上大多不高兴的事,都是从改变别人开始的。每个人都以自己舒适的方式活着,我们无法改变,也不能强求。允许他人如其所是,当你的执念消失了,困住你的烦恼和纠结,也就不见了。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谁能折磨一个人,除了他自己。许多时刻,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不甘心和意难平。
心理学家亚科斯的一句话: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为不甘心引起的。因为不甘心,所以放不下;因为放不下,所以越陷越深。对烂人烂事及时止损,果断告别,才是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才能换来新生。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过度投射”。简言之,就是把个人的想法和情绪强加给他人。其实很多时候,你所想的并非他人所思,而是我们脑补了太多细节,加入了太多猜测。作家松浦弥太郎说: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罗翔也曾说: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在外人眼里,其实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少猜别人的想法,才能走出自我消耗的怪圈,得到身心的安宁。
金庸有句话很好:无我无形,无我无心,无我无招,无我无敌。一个人最无敌的状态,是没有任何欲望,没有任何执念的时候。心中无我,得大自在。当你不在被“我执”困住,你就强大到不会被人伤害一分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