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定目标吗

我们真的需要设定目标吗?有没有实验可以证明这一点呢?

还真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找来两群伐木工,一群伐木工没有目标,随便砍,凭着喜好自己砍就好了;又给另外一群伐木工制定了一个目标。后来他们就发现,无论你制定的目标是高还是低,有目标的这一组总是比没有目标的那一组砍得多一点,有11%~25%的增量。

目标可以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聚焦。这一点是我过去没有想到的,也是我在《跨越式成长》这本书里第一次看到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万比特的信息涌入我们的感官,然而,人的大脑一次只能处理大约7比特的信息,将一组信息与另一组信息区分开至少需要1/18秒。‘基于这些数据,’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中解释道,‘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脑每秒最多可以处理126比特的信息。’”就是我们的大脑每秒钟只能处理126比特的信息。但是只要你的大脑在运转,外边的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大脑。如果你没有目标,你根本不知道把聚光灯放在哪个地方,你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好玩的东西弄晕了。这就是老子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当你把注意力一天到晚地全部集中在外在的世界上,就会被很多吸引你目光、精力的东西扰乱心智。

有目标可以聚焦人生,给人生增效。所以说,人需要给自己定挑战性目标。

【个人体验】

每日早7:00-7:30,在无任何人干扰的情况下,30分可背会《论语》1篇。但有一天早上因为有事儿,就把背诵《论语》1篇的事挪到了下午4:00,家中,当时只是两只小猫在旁边干扰,结果我一会儿逗逗猫,一会儿吃点儿东西,一篇《论语》背了整整一个半小时!

太让人震惊了!原本半个小时能完成的事儿,结果却用了三倍的时间才达成。

从这个反面事例当中,让我不禁对高效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生活当中,有的人看似忙忙碌碌,像一枚陀螺,从早到晚转个不停,牺牲了个人提升的时间,牺牲了运动时间,牺牲了休息时间,但就是不出活儿。

我不要过这样的人生。

【行动指引】

每日目标:

1.读书1小时。

2.写作1小时。

3.练字0.5小时。

4.运动2小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