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这一现象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困扰干部工作效率提升、消耗行政资源的隐形壁垒。它以频繁的线上打卡、冗余的信息填报、过度的APP使用等形式存在,看似顺应了数字化转型趋势,实则加重了干部负担,偏离了服务群众、提升效能的初衷。对此,我们应正视问题,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同时,积极发挥数字赋能优势,真正助力干部实现真减负、提效能。
首先,要深刻认识并坚决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这种形式主义往往披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外衣,看似高效便捷,实则徒增负担。过度依赖APP签到、频繁要求在线晒工作进度、海量数据表格的填写等现象,使得干部大量时间精力消耗在应付各种形式的线上考核,而非专注于实质工作的推进。这不仅导致干部身心疲惫,降低工作积极性,更可能因过度关注形式而忽视实质,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和公共服务质量。因此,我们必须痛下决心,对这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进行彻底清理,回归工作本质,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的实际工作中。
其次,借力数字赋能,真正实现干部减负增效。数字技术并非“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推手,而是提升行政效率、优化服务方式的利器。我们要善于利用数字化手段,重塑工作流程,简化繁琐程序,让数字技术真正服务于干部,服务于民众。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减少不必要的信息采集与报送;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数据自动汇总、分析,减轻干部手动填报的压力;搭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各部门系统,避免干部在多个平台间切换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字技术从“形式主义”的帮凶转变为干部减负增效的得力助手。
再者,以用户思维为导向,打造人性化、易用的数字工具。在设计和推广各类政务APP、工作平台时,应充分考虑使用者——干部的实际需求与使用习惯,避免功能繁杂、操作复杂的设计,让干部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便捷、高效,而非困扰和压力。同时,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定期收集、整理干部对数字工具的使用意见与建议,及时优化改进,确保数字工具始终贴合实际,服务于干部工作。
此外,制度层面的改革与创新也不可或缺。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数字化绩效评价体系,摒弃单纯以线上痕迹、数据量为衡量标准的考核方式,转向以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同时,强化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现象的监督与惩处,对那些滥用数字技术、制造形式主义的做法,要严肃追责,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总的来看,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发挥数字赋能优势,助力干部真减负、提效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认识纠治、技术应用、用户体验、制度保障等多个维度同步推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数字技术真正服务于干部,服务于人民,助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