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那些节日(二)

        接前文继续:

        七夕。      七月七日。«荆楚岁时记»说

七月初七日的晚上是牛郎织女相聚的日子,

人家妇女结彩线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

庭中,以乞巧。林杰«乞巧»:"家家乞巧望

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中元。      七月十五日。佛教传说:目

连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

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说盂兰盆经,

叫他在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以救其母。后

代把中元看成鬼节,也是祭奠先人的日子。

        中秋。      八月十五日。古人认为这

时候的月亮最圆,最亮,是赏月的日子,

后来逐步演变成家人团聚的日子。苏轼«水

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

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又

叫重九或九日。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

插茱萸等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冬至。      和清明一样,以节气为节

日,冬至前一天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

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白昼一天天长

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所以在周朝,

一年是以冬至为开头的。古人又认为,过

了冬至,春天跟着就来了。杜甫«小至»:"冬

至阳生春又来。"

        腊日。      腊是祭名。«说文»:"冬至后

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

第三个戌日。至于后来,佛教传入,传说

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佛之日,在«荆

楚岁时记»中,就以腊月初八为腊日,并

说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可

以看出佛教与本土习俗融合的迹象,二者

时间相近,渐渐混为一谈。但相对于伏日

来说,夏至与冬至相对,所以,我们传统

的腊日应该以前一种说法比较靠谱。杜甫

«腊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

消。"

        除夕。      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

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

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王安石«元

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