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民国才女林徽因,因其卓绝的容貌和才情、诗情,以及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曲折婉转的爱情故事为世人所熟知。同时,作为中国古建筑学家和其先生梁思成一起为保护中国古建筑,保护景泰蓝工艺做出了杰出贡献。她也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
这样一位风姿绰约又才华横溢的民国才女,会有怎样动人心弦的人生故事呢?我们来聊聊。
对于林徽因,存在着很多争议和评价。有人夸她貌美,有人批评“不专一”,比如,鲁迅挥笔写下了《我的失恋》一文,直截了当的表达了自己对于林徽因感情不专一的鄙夷,他认为的林徽因,虚伪且多情。
有人赞她才华横溢,有人批评她交友广阔、拈花惹草,比如,钱钟书因为自家爱猫打不过毗邻而居的梁家的猫,怒而写下《猫》,开首第一句: “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讽刺林徽因交友广阔。冰心也因为看不惯众人对林徽因众星捧月的样子,继而写了《太太的客厅》。
冰心与林徽因原本是旧识,两个人的先生又是同学兼朋友,曾经两家还经常一起外出野餐,怎么突然就公开决裂了呢?
关于这两位才女的交恶,除了妒忌,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冰心是徐志摩的知己好友,徐志摩感情失意时经常向冰心吐露心声并寻求帮助。徐志摩曾经写信给冰心,“我的心肝五脏都坏了,要到你那里圣洁的地方去忏悔!”,足见二人关系密切。由此,冰心因为同情徐志摩而记恨林徽因也是极有可能的。
上面列举这些批评林徽因的还都是当时文化圈里的名人,也是当时全中国最有文化和最有素养的一批人。在当时那样封闭的年代,就更不要说,社会上会有多少如潮水般涌来的流言蜚语和蛮横批评了。即便是放在开放的今天,网上也有一些人喜欢道德绑架,甚至直接给林徽因贴上“绿茶婊”的标签。
然而,林徽因并不同任何人计较或是争辩,面对众人的质疑和声讨,她从小所受到的贵族式教养和文化教育,以及其本身的性格的恬静、淡然,她选择清者自清,明者自明的态度,并不与谁争锋。
她说:“据实说,我也不会以诗人的美谀为荣,也不会以被人恋爱为辱。我永是我,被诗人恭维了也不会增美增能,有过一段不幸的曲折的旧历史,也没有什么可羞惭。”
对于曾经的姐妹冰心的长文声讨,她也只是差人给冰心送去一坛醋算作答复。
她不计较长短,不辩论流言,在她的世界里,她只是她自己,她的幸福美好与他人无关,她只与那些懂她的人分享。正如她写给自己的那首诗,《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林徽因
大家都知道徐志摩和林徽因的那段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在英国,徐志摩去看望他的忘年交好友林长明(林徽因的父亲)。第一次在林家见到时年16岁的林徽因,便对这个聪明灵动的少女所深深的吸引。而林徽因也被面前这位风流倜傥,浪漫至极的诗人徐志摩所吸引。
图:少女林徽因
林徽因和徐志摩那时经常在林家讨论诗歌和歌剧,弹琴或跳舞,一起在康桥的晚霞中相约漫步。他们之间的相遇,真可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甚却人间无数”,美好地像童话,又像诗歌。
图:电视剧《你是人间四月天》
然而,这段美好的爱情却最终只能无疾而终。徐志摩当时已婚,妻子张幼仪正怀着他的第二个孩子。张幼仪第一次来英国找徐志摩,是林徽因和他的爸爸林长明共同去接送。女人都是敏感的,她看出来丈夫徐志摩心里的女人正是面前这个才貌卓绝的少女,她绝望又妒忌的看着林徽因,什么也没有说。
然而,正是这匆匆一面,令16岁的林徽因退缩了,她这样对这么对徐志摩说,“我忘不了,也受不了那双眼睛。”“我颤抖了。”
面对社会道德与火热爱情的两难,站在理性和感性的两端反复拉锯,林徽因最终还是选择了理性,放弃了这段如烈火般炙热,如烈酒般浓烈的初恋。她在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里这样说,“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而徐志摩这边却早已坚定了信心,要破除万难的与林徽因共度余生。然而,“在一起”三个字又谈何容易!
尽管徐志摩认为自己的婚姻是封建制度下一场“被安排”的婚姻,并无爱情可言,可是张幼仪对他,对孩子,尤其是对公公婆婆却是非常的仁爱和敬重。她是一个贤惠温柔的妻子,全心全意待他和他的家人,完全没有半分错误。谁也不能理解徐志摩的选择。
面对众人的反对和非议,徐志摩曾经写信给自己的老师梁启超(梁思成的父亲)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林徽因结婚之前,徐志摩更是在报纸登了个《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通告》,希望以此来挽回林徽因。他如此一往情深,甘冒世间之大不韪向全中国宣告他离婚了,从此自由了。宣告他可以光明地追求一生所爱林徽因了。然而,命运还是对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林徽因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梁思成。她不是不相信徐志摩,不是不相信他的爱情,只是她不愿就此站在舆论的峰顶,令生活从此不再太平。
对林徽因来说,那段16岁的旧事已经就此过去,过去了的便是往事,往事就不必再追!她要从此翻开新的篇章,不愿再被爱情投入社会舆论的漩涡。
面对不能再得的佳人,面对终归逝去的爱情,徐志摩在诗歌《偶然》 中这样说,“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这一句,写尽了爱人之间分离的无奈与绝望!
婚后,林徽因与梁启超过着举案齐眉、夫唱妇随的生活,他们共同为国家的保护古建和保护景泰蓝事业奔走,被世人称羡为“梁上君子,林间美人”。徐志摩则以朋友的身份仍然和他们夫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图:林徽因和梁思成
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陪同并接待这位印度大文豪,而泰戈尔对于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感情也深谙于心,他曾为这对始终不能在一起的年轻人写了这样一首小诗:
天空的蔚蓝
爱上了大地的碧绿
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
唉
——泰戈尔
图片:左起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音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不顾妻子陆小曼的反对,激动地前去捧场,然而不幸的是,他搭乘的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徐志摩罹难,死时年仅36岁。
徐志摩死后,林徽因悲痛成疾,身体每况愈下。她曾央求自己的丈夫梁思成去带回一块飞机遗骸,放在自己屋内,作为缅怀。她也曾发长长的悼文来缅怀徐志摩,她说,“志摩最动人发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他甘冒社会的大不韪来争他的恋爱自由”。她的这篇悼文字字情真意切,血泪嵌入其中,读来令人潸然泪下。这样的举动,实在难说,她对徐志摩没有感情。
既然相遇,为何不能相守?既然深爱,又为何要冰冷地拒绝?
或许,我们可以从林徽因对儿子所说的话中找到答案。她对儿子梁从诫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另一个导致林徽因和徐志摩分手的原因是在林徽因去世多年后,她的闺蜜费慰梅女士说到,“林徽因自己已经是大姨太太的独女,爸爸喜欢二姨太太,她给他生了儿子,林徽因不能想象自己走进一种人生关系,其中竟使她会自然想到母亲一样的羞辱!”
而林徽因自己这样说,“人生总在祈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当配才子。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太过精致,太过完美,反而要惊心度日。”
从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和文字我们得以了解,林徽因并不想被当作女神,女神在被赞扬和瞻仰的同时还意味着不能如实地呈现自我,不能有任何的缺点和瑕疵,而生而为人又怎能没有缺憾?她不想被夸大或是否定,她只想做她自己。她渴望的是一段有人间烟火味儿的安稳爱情。
或许,林徽因曾经真挚地爱过徐志摩,但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面对一个早已是人夫的徐志摩,面对社会的种种舆论压力,她又能如何?
徐志摩,他给得了她天下最浪漫的爱情,但给不了她所需要的责任感和安全感。同时,林徽因的善良秉性和从小所受的道德教育,也绝不允许她去抢别人的丈夫,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另一个女人的痛苦之上。她只有离开,只有放下。在她哪里,并没有别的选择可以做,并没有其他道路由她走,如果有,那就是放下过去,让一切重新开始!这种放下是清醒而无比疼痛的!如果不能站在她的立场和角度,我们难以看见一个事件的全貌,也难以理解她的选择。
对于世人而言,她放弃了徐志摩是“感情不专”;而如果她选择了徐志摩呢?那她又是一位破坏他人幸福婚姻的第三者,会变成一片舆论汪洋的讨伐中心!
我们不得不说林徽因是一名无比清醒理性的女子。她写小说《九十九度中》,她自己又何尝不是那个九十九度的女子,离沸点永远差一度。减掉一度感性,增加一度理性。
林徽因,她就是那人间的四月天,桃花夭夭,渌水盈盈,温暖又些许冷冽。
最后,我们一起来读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为结尾!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文字:雨音,图片:来自网络
201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