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与疑随笔

“信而不疑则盲,疑而不信则空”——信一个东西,而没有怀疑的话,就是盲目的;怀疑中没有相信的成分,就是一种空洞的怀疑。

信与疑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信是我们推动认知前行的基础,而疑是我们发现缪误,拓展已有认知地图的动力。怀疑与叛逆是认知的终点,同时又是打开新认知的中转站怀疑与新认知的转换途径是可证伪性。人类科技进步的每次飞跃都是由“疑”所推动的,以旧的已有的公认理轮为前提,推动新的猜想体系的证伪过程中,获得新的认知架构或解释体系,正是这种“信”与“疑”的演进过程与证伪体系推动科技的进步。

自我认知地图的由最初的崇拜式的全盘的“信”,到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后叛逆期的“疑”,再到认知地图中告别黑白善恶的二元式思维,信的基础越来越广泛,疑的内容也会逐渐宽广,正如经济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维工具,所以,从不同视角出发就可能推出不同的结果。比如说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另一位同样著名的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却说:“天下有免费的午餐”,他也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你说,到底该听谁的?不过最奇葩的要数凯恩斯,据说他一个人就能提出两个以上相互矛盾的建议。其实,经济学家的自相矛盾,正好体现出经济学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的巨大魅力,正是这种“信”与“疑”的思辨拓展了解释经济世界和自我认知地图的边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