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的内容有些人学什么都很快,而有些人学起来却分外吃力?这究竟是天赋使然,还是因为学习不得要领?如何能够更快更有效的学习?这其中究竟有什么诀窍?在大量阅读和思考关于学习的书籍和方法后,我终于能比较完整地回答这些问题了:
从一些俗语说起
读书学习从来都是被国人分外看重的东西,毕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从小到大,想必都听过不少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了:“读书百变,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话都很有道理,但是他们都没有回答这样两个问题:学习究竟是什么?如何快速学习?
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把未知转变成已知的过程,如果按照信息论的说法,学习是一个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如何实现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变?只能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假设、验证来实现。我曾在所写的《贪婪算法与黑箱测试——我们是如何选择的》讨论过这样的过程。幸运的是,我们往往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下进行学习的,很多定理不必再次证明就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但是,知道定理和理解定理之间依然存在很大的差异。
想必大家也会注意到,上学期间总有那么一小撮人,调皮、贪玩、不认真听讲,偏偏考试成绩还不错,实在是让学渣气馁。这些人是如何快速地学习理解知识呢?在这里需要介绍一个名词:心理表征。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里结构,或者具体或者抽象。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说到狗的时候,大部分人心理都会立刻有一个明确的“狗”的形象产生,这就是一种心理表征。正如《刻意练习》中所说的:在任何一个领域或行业,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良性循环: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里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的提升技能。
心理表征是我们经历过、学习过、接触过的任何具体的物体,这意味着它是我们潜意识的一部分,能够毫不费力地调用和使用。因此,如何可以活用心理表征,它可以极大地降低学习的复杂度,使其更易于记忆和理解。在电影、电视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顿悟”的场景:每当主人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随便出去溜达了一下,莫名其妙看到了一些景色,突然就想通了之前无法理解的招式或者难题。这其实是非常典型的心理表征:通过这些熟悉的、烂熟于胸地常识或者本能,我们终于能将未知的东西拉到现实之中,从而实现了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变。
不妨继续扩展下去:最初的心理表征是如何形成的?是通过日常琐事,是吃喝拉撒玩,是与小伙伴们的玩耍中产生的。为什么说“三岁看老”?为什么爱玩的孩子往往学习能力更强?为什么要行万里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相较于受过教育的成年人更容易学习数码设备的使用?
一万小时定理的困境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问题在于,这是一个必要不充分定理:专家们都花了大量时间在相关领域的学习上并不等于花了大量时间就能够变成专家。正如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无法通过单调重复的工作了解设备的运行原理一样,毫无意识的反复练习无法让人跃升到专家层次,更别提不同领域之间的差异了。
在以这一点上,安德斯·艾利克森所著的《刻意练习》说的非常清楚: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没有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方向,再快的学习速度也不过是南辕北辙。
高效学习的方法
啰嗦了一堆,究竟什么才是高效学习的方法?严格来说,每个人都有一套独属于他的学习方法。对于我来说,想要高效学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主动学习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主动去学习,才能摆脱只是“单纯记忆”的困境:忘了背,背了忘,稍微不一样就傻眼。作为一个探索未知的活动,学习必然是痛苦的。战胜痛苦,摆脱认知的舒适圈,主动去了解未知的东西——你可以尝试转述问题,尝试如何将知识关联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构筑自己的心理表征。你也可以横向思考和纵向思考,关注问题的深层细节或者相关领域,不断思考,不断理解,不断进步。
2. 善做笔记
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大脑就好像计算机的内存一样,你可能涌现大量的新鲜想法,有多奇妙的点子,理解东西的速度很快。但正如重启后内存里的东西会被清空一样,这段珍贵的思维火花很容易消失,只有将其写入硬盘,形成我们的长期记忆后,不断积累的思维火花的点点星火才有可能形成燎原之势。这就要求我们要勤做笔记,善作笔记。笔记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回顾,更方便我们进行拓展和深度学习。
3. 学会放松
不要把学习当成一件过于严肃的事情,斋戒沐浴毫无必要。毕竟学习本来已经够痛苦了,为什么还要强行增加游戏难度呢?为何不尝试要学习有趣一些,不那么无聊呢?实际上,一根筋学习的时候,往往更容易被卡住,就好像思维里遇到了死胡同,一心前进的人往往撞得头破血流而不得出路。一个放松的心态,意味更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转述问题,从而发现新的道路。同时,放松的心态更有利于构筑我们的心理表征,从而更进一步了解知识。
4. 投入足够的时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从来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东西。一万小时定理虽然不可严谨,但也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不愿意付出足够的时间学习,断然不可能有所成就。真正掌握一个东西,需要大量时间的反复练习,最终将其固化成自己的本能,作为新的心理表征应用与其他方面的学习。
另一方面,正如工厂生产有爬升曲线,运动前需要热身提高身体机能一样。作为一项活动,学习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真正的效率。目前的问题在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的注意真的太容易被打散了:刷微博、刷微信、刷知乎、刷八卦,外加一堆稀奇古怪的推送以及他人的干扰。分散的注意力就如同松开的拳头,攻击力连破防都打不到如何击败boss?对于无法控制自己注意力的问题,不妨试试番茄工作法,相信能有不少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