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随笔】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冬奥会数据来进行研究

你们想用什么统计数据?

生:单式条形统计图、统计表

2.对比两种方法,哪种更直观?

(1)在条形统计图中你能读出哪些数据?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反映数量多少)

3.怎么变化的?跟老师一起用手势比划

4.如果把手势比划的画出来又是什么样呢?

课件展示,有认识它的吗?

5.板贴“折线统计图”,看到有什么问题?

作用?特点?绘制?

二、探究新知

(一)组成部分

1.观察折线统计图,它的组成部分是什么?(点、线)

2.四人小组讨论:这些点表示什么?这些线表示什么?

生:点表示数量多少……

师:点高点低表示什么?

线又表示什么?

3.聚焦3条(上升)的线,感悟变化

把三条线比作山路,线越陡(平缓)上升得越快(慢)。

4.观察整体变化,有什么感觉?

虽然点的位置在变化,线也是曲曲折折的,但整体是上升趋势。

5.预测第25届运动会奖牌数量

6.思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7.分析比较

为什么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还要学习折线统计图?

生:可以看出来趋势;绘制更加简便。

师:无论是……还是……统计图,都有横轴、纵轴、表头,如果我们更多关注数量多少选择条形统计图;如果更多关注数量变化,还要进行预测,就选择折线统计图。

(二)感知绘制

1.根据李阳7~12岁身高情况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

对比发现:标上数据让统计图变得更直观更清楚。

让标注数据的学生讲述绘制过程,并补充。

2.课件展示绘制过程,补充板书:描、连

3.预测李阳身高

(1)预测李阳13岁的身高

(2)老师让预测13岁的身高,为什么你们要看7~12岁身高呢?

生:理论基础、依据。

(3)根据变化趋势才能进行合理预测,如果抛开他的身高,还可以参考什么?

(4)出示全国7~19岁儿童青少年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表格

对比李阳以前身高,参考全国,回顾预测,出示现在身高,预测16岁身高

(5)考查课外知识

①他能加入中国男篮吗?

②会一直长下去吗?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无数据的统计图,说一说欢欢乐乐谁跳绳次数提高的快?

2.出示数据,发现无数据,只看线的陡缓并不能正确判断。

3.把纵轴、横轴分别变一致,再次观察折线统计图

四、拓展应用

发现折线统计图与生活的联系

出示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什么?

药房数量、近视率、可支配收入、巴以冲突伤亡人数……

亮点:设计环环相扣,德育教育贯穿始终。在预测和反思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辩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