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有人说:掉点儿了。
有人接下话茬儿:只有北方人才会这样说。
我恍然想到,真的是如此呢。南方的朋友可能不明白啥叫掉点儿了,北方人却心知肚明。掉点儿了,是一种稀稀疏疏的雨,雨点很大,却极零散,像是从云里漏出来的,是雨的前奏。
老舍先生在《龙须沟》里就这样写到:“我刚交了车,一看掉点儿了,我就往家里跑。”
南方的雨是如烟、如雾的。
我去徽州爬黄山,去广西看桂林甲天下的山水,都遇到过雨。那是弥漫在空气里的一股水气,不会啪嗒啪嗒的打在地上。走在这样的雨里,感觉潮乎乎的,却不湿透。
我在福建也遇到过雨,好家伙,就好像老天爷在往下泼水一样,噼里啪啦的就是一通儿。唰的一下子,浑身都淋透了,地上积起水洼,斜坡上流起小河。就这么一下子,我突然体会到福建的屋顶为什么是那样的斜,屋角两边翘起的砖真的是破风用的。那一年我前脚儿走,后脚儿台风就光顾了福建。
福建的雨虽然是一大滴一大滴的,敲在地上,可是太密了,那也不能算是掉点儿。
掉点儿是独属于北方的雨的节奏,就好像雨来之前先和你打个招呼,零零星星的掉上几个点儿,让你知道“我要来了,你赶紧躲好,不然要挨淋的”,人们领会了雨的好意,自然就会像老舍先生那样紧走两步往家里跑了。
掉点儿的雨是极有礼数的,它不像江南的梅雨那样不能痛快却袭扰不停,也不像突如其来的暴雨、阵雨那样劈头盖脸,直把人浇成落汤鸡才肯罢休。我喜欢这样的雨,也喜欢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