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神笔传奇
波兰当红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
第七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收官之作
——《铸剑》
曾以《4.48精神崩溃》引发剧场热潮的波兰新生代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正在以肢体视觉和全息投影铸造战国时期的复仇利剑——改编自鲁迅小说《故事新编》之《铸剑》篇。本剧主要角色由不同的分身演员形成回忆和变迁、发生与思辨的落差交织。全息投影捕捉动作以及富有能量的激烈视觉设计,使饰演不同分身眉间尺的上戏学生极大提升了表演水准。实验剧场也将首次被拓展观演空间,带来强悍的视觉冲击。
在眉间尺16岁生日那天,他得知了他那未曾谋面的父亲——干将的秘密。楚王曾命令他的父亲干将铸造一把举世无双的宝剑。而当干将把剑奉上王宫之时,楚王却割下了他的头颅为绝后患——他不会为敌人铸造兵器了。但楚王不曾料到,干将已经铸造了一把相同的宝剑藏于家中。许多年后,眉间尺将剑挖出,执剑趋城欲为父报仇。在路上,眉间尺遇见了一个全身黑色的人——晏之敖,晏之敖告诉他,自己可以替其报仇。而他只需要两样东西:这把具有魔力的剑,与眉间尺的头颅。
鲁迅发表于1927年的历史小说《铸剑》,根据干宝《搜神记》中的《三王墓》改写,通过重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直指20世纪初社会骚乱、政局动荡的中国诸多弊病。君王斩杀铸剑者而铸剑者之子意欲寻仇的故事象征着人民对暴虐与专制制度的不懈抗争,鲁迅以此文探寻揭露真相的代价,也揭示了正义的艰难求索需得鲜血淋漓的牺牲。
《铸剑》将会是波兰著名导演、华沙多样剧团的创建者格热戈日·亚日那(Grzegorz Jarzyna)与中国演员的首次合作。剧本改编自中国20世纪上半叶声名卓著的作家、思想家鲁迅的同名小说。
何为义士品格,缘何为他人割下头颅?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让格热戈日·亚日那由惊骇震慑到钦佩思考,继而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寻找现当代遗忘或拒斥的价值观。他认为,“中国将在全球的文化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国的一举一动将会直接影响包括西方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因此,中国的社会问题与其所信仰的价值观非常重要。这个雌雄双剑的传说重新唤起了我们对于忠诚、信任与自由的信仰。或许,价值观的复兴由之可期?”与鲁迅借古讽今的目的相同,亚日那将这则古代传说移植到了不远的将来——故事将发生在2035年。《铸剑》将在中国神话的深厚基础上,运用先进的剧场技术,来展开一次中国与世界的未来之旅。
《铸剑》的戏剧语汇将集合西方与亚洲传统元素,突出强调演员的肢体呈现。亚日那希望将以“程式”为基础的亚洲戏剧传统与欧洲剧场革新者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Artaud)与耶日·格洛托夫斯基(Jerzy Grotowski)——他们挖掘出了表演者肢体的巨大潜力——对肢体动作的想法与经验相结合。在表演中,演员的肢体将成为承载思想与观念的容器,同时亦是权力无法触及的独立空间。肢体反抗外部的控制并从中挣脱,自主而独立。《铸剑》希望这种对肢体语言的强调可以逾越文化藩篱。
剧情简介Synopsis
楚王嗜杀,找来天下第一铸剑名师干将及其妻子莫邪为他铸剑。干将夫妇以王妃所孕之铁,苦干三年,为楚王锻了两把名剑。
楚王怕干将为他人所用,剑成之日就斩杀了干将。不想干将夫妇只献雌剑,未献雄剑。 干将被害16年后,莫邪含辛茹苦养大儿子眉间尺。莫邪把其父遇害情景告诉眉间尺,眉间尺一改以往柔弱性格,决心以雄剑为父报仇。眉间尺凭一股勇气来到王城,杀不成楚王,又被通缉捉拿。
侠士宴之敖来见眉间尺,他可以杀楚王,但要借用眉间尺的宝剑和头颅。眉间尺信任他,把宝剑和自己的头颅给了宴之敖。宴之敖以献眉间尺之头晋见楚王,并设计在煮头的鼎边用雄剑砍下了楚王的头,眉间尺和楚王两颗头在鼎中进行殊死搏斗。眉间尺年幼,不是楚王对手,被楚王的头咬住不放。宴之敖见状,拔剑自刎,头颅掉入鼎中,加入战局,终于把楚王头咬得无声无息。三个头都煮成了白骨,无法分出彼此,楚国王公大臣出于无奈,只好将三个头颅均以王礼分而葬之。
出品、制作:上海戏剧学院 /北京驱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主演 Cast
大王:莱赫·洛托茨基 (波兰)/ 宴之敖:史威夫特·华盛顿(美国) / 莫邪:史可 / 干将:刘阳 / 王后:司徒嘉怡 (中国台湾) / 眉间尺:冉松 王威 强国铭 高小茜 /妾:刘淑文 /杂耍艺人:朱雨 /琴师:邱桐
演职人员 Staff
导演/编剧/舞美:格热戈日·亚日那 编剧:维罗妮卡·穆雷克 灯光设计:亚历山大·普拉瓦林斯基 服装设计:安娜·尼科夫斯卡 视频设计:玛尔塔·纳夫罗特 玛蒂尔斯·斯维德斯基 编舞:伊万·埃斯特加涅夫 作曲:彼得·库瑞克 音效设计:彼得·多明斯基 剑术指导:刘全华 书法:魏立刚 文学顾问:郜元宝 李静 剧本翻译:乔安娜·克兰兹 平面设计:格热戈日·拉舒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