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9课课皆精心(三)

                                                        课课皆精心(三)

                               ——第七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听课有感

10月24日至10月26日,有幸参加了第七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暨《中国语文教学》创刊四十周年论坛。翻着记得密密麻麻的听课记录本,觉得如果不抓紧时间记下自己的收获,实在辜负了把培训的机会让给我的任老师,也辜负了来自全国各地为我们呈现了11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的老师们。


                                                    温情脉脉——《昆明的雨》

 来自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的严秋红老师带来的《昆明的雨》带给人总体的感觉是温情脉脉。

温情脉脉首先表现在严秋红老师的个人风格上,声音温柔,没有压迫感,又饱含情感,极易把人带入文本的情境之中。

温情脉脉还表现在教学设计上。

用学生在预习单上的话导入,紧承渭南当时的天气——阴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人倍感亲切,也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前置性学习落实到位。

让学生分享有关“雨”的诗句,温故知新。

快速浏览,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方法得当。

追问:李雨辰等31个同学问:这些东西和雨有什么关系?自然过渡到“知雨”环节。这一环节中,严老师范读,谈感受的方法,扎扎实实,认认真真的对本课的语言进行了品味,让学生犹如尝到了“牛肝菌”的鲜美,“杨梅”的甘甜……品味的过程中穿插了学法指导:作批注(点评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赏析式批注)指导学生自选句子做批注。

穿插在品味过程中的范读,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本文的情味,所有的内容不是强硬的灌输,而是通过读,通过听,通过品的自然感悟。

整堂课部分教学内容从学生问题出发,难能可贵。前置性学习,让学生对文本有深入的思考。

老师温情脉脉的娓娓道来,学生在老师温柔的声线中细细品味。整堂课牢牢吸引了学生以及听课老师的耳朵,边读边品,在读中感受(读是学生最贴近文本的方式),方法得当。由此可见,老师鲜明的个人风格以及高质量的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稍显遗憾的是,整堂课缺少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使得文本显得支离破碎。如何整合文本是留给所有语文人的作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出一片盎然春光 ——《春》教学实录 丁卫军 人大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 师: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先...
    简约语文阅读 10,890评论 2 20
  • 你有没有这样期盼过一个人,似乎时间会因他而改变,似乎天地因他而颠覆。有时一分一秒都变得无比庞大,庞大到令人窒息,有...
    花间娘子阅读 3,265评论 0 0
  • 这几天因为超意识发酵的原因,一直在拉肚子,还不想吃东西,肚子越来越瘪了,我想胖的。刚才又因为有个问题和他没有达成共...
    光与影的客栈阅读 1,612评论 0 0
  • 旅游完回家了,再有两天去学校
    1eb034fb5715阅读 45评论 0 1
  • 我的老家在江西省高安市。高安市的地名改过几回,在最早的汉代叫建成,到了唐代,为了避太子李建成的名讳,就改为...
    沙包_333阅读 3,690评论 0 2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