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写的,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本书阐述了自卑心理的形成、超越的方法、及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其实大部分人都有过自卑感(自卑感本是个人趋向优越的原动力。表现为捣乱、嘲讽、说风凉话、自吹自擂等)。如何引导孩子自我超越呢?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正确心理、人格尊严的形成极其重要。容易出现自卑心理三种人:一、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他们感觉自己有缺陷,不如别人,长大了有诸多不便,会是一个拖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但如果正确引导孩子,告诉他们:“上帝为我关上了一条门,一定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积极面对、勇敢面对生活,可以比正常人取得更好的成绩(如海伦凯勒、霍金、张海迪、音乐家阿炳)二、被宠爱溺爱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觉得应该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没有同情心、责任和担当,不懂感恩,顺从他是理所当然。当他在外面感觉别人不如父母一样无原则的对待他时,他就感觉别人欠了他,不能适应环境,产生自卑气馁心理。三、被忽视的孩子。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采取放养的办法,听其自然,从不关注、关心、关爱孩子。尤其现在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爱,感受不到爱和合作,内心感到孤独,他们感觉自己是被社会遗忘的人,封闭自己,与人相处不自信,做什么事都感觉胆怯,产生自卑心理。他们不相信自己也能做有益他人的事情,也不信任别人。所以为了让孩子健康阳光的成长,父母应该要做到:一、给孩子尽可能多的陪伴。包括陪他们玩、学习、聊天等。其实孩子内心深处最渴望父母能够陪伴他们,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要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心理学家发现有些孩子吵闹、哭喊、尿床等行为,其实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和照顾。二、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很深远的。1、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人,会影响孩子未来的目标和方向。《少年派》中,学霸钱三一出身于名门世家,爷爷是优秀的学者,带出了许多成绩突出的学生。母亲是钢琴家,完美的气质女人,而自己从小到大信赖的叔叔,爷爷的学生,也是外国留学的海归。这些人的优秀都被他看在眼里,学习在他的心中是实现目标的过程,虽然有些艰辛,可是为了像长辈们一样做能为社会付出、贡献的人,他乐意如此。因而,孩子是天生喜欢向家长看齐的,模仿是他们的天性,也改变孩子的认知。2、父母对孩子的引导作用。比如蒋方舟的母亲是一位作家,诗文、小说、散文她都有涉足,在蒋方舟小的时候,母亲经常告诉她,如果不读书就容易被抓走,大家不喜欢不爱阅读的人。小小的警示让这个女孩儿成为了文坛的奇迹,展示了年轻一代人的文学风采。如果没有母亲的引导,她不会是现在的自己,可以一个人在东京生活一年,脱离凡尘世俗,可以有自己的家,不被外人打扰。是妈妈的引导,让她的身心都得到了自由,成为了像母亲一样美丽的作家。孩子能看到的第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就是爸妈。不管他们有没有多大的成就,他们对家庭的担当,对孩子的抚养,都让他们得到熏陶,受到鼓舞。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的人还有一个人:老师。俗话说:“人生的三件幸事的第一就是读书时遇到一个好老师。”究竟怎样才是一个好老师呢?“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有很多描写老师的成语: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等,。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其实是韩愈讲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育人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智力教育 ,更要有品德教育,教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心理健康、阳光的人。教育是一门艺术,阿德勒说:老师应做母亲的事情。母亲对孩子有一种天然的母爱,所以老师也要爱所有的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李宏;孩子需要爱,特别是觉得不值得爱的孩子——赫尔巴特。老师对学生尽可能不要惩罚,因为惩罚容易让孩子对老师、学校产生排斥反应,从而从心理上远离老师,厌倦学习。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时机是当他做对事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去肯定他,让他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而提升他们的自尊水平和心理自信。老师也能赢得孩子的信任,才能让他们敞开心扉,让你去真正的了解他,对症下药(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教育要正确引导学生“合作与竞争”。如果常常只灌输学生读书是为了考上名牌大学,学校过分强调分数论英雄,就会让学生过分追求竞争,心理形成只有打败别人才有优越感,这是教育的一种短视行为。教育是培养孩子成为合作者,而不是斗争者。教育的核心是孩子与老师的合作,我们有些老师喜欢经常说,这个孩子的数学不行,那个孩子的语文不行,那么孩子的内心就会认同老师的这个说法,他会就向别的方向去弥补,从而获得优越感。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与老师学校产生连接,让孩子感受到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练习,从而获得进步。其实孩子天赋都差不多,关键是后天的自身的努力和环境对他的影响。教学相长,老师要谦卑,要知道学习是终身的事,不断学习前人的经验,改变教育理念,注意教育技巧,多给孩子创造一个可能进步的机会。案例:一个老师对孩子和家长说:你本来很聪明,但是就是有点懒,只要你稍微用点劲,就一定能进步”。这话表面看起来没毛病,似乎在鼓励孩子,其实让孩子会产生一种这样的心理:如果我努力了仍然没有进步那该多丢人,不如我不努力至少老师觉得我聪明,成绩差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我没努力,让他有一种优越感。老师的办法是:在班上召开班会讨论,别让他知道是针对他一个人,让他明白什么是懒惰,应该怎样克服懒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从爱出发,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活出生命的意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6:10晨起时,窗外下起了雨,近期秋老虎还是很张狂,下下雨还是挺好的。我在睡眼朦胧中刚刚有些欣喜时,突然意识到,送...
  • $("#btnConfirm").click(function(){alert($(this).val()); ...
    5482698阅读 83评论 0 0
  • 我是树先生,是一名心理治疗师,刚刚从西藏旅游回来。在领略了一番祖国西部壮阔风光之后,回到了熟悉的地方继续开展工作。...
    树先生S347阅读 455评论 0 0
  • 自体脂肪丰胸疼不疼 自体脂肪丰胸疼不疼?自体脂肪丰胸是将脂肪过多部位的脂肪转移到胸部来达到效果的一种丰胸手段,那么...
    海棠花瓣阅读 34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