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
今天有小伙伴让我谈一谈如何自律?可能在他看来我是属于“比较自律”的一种人吧,但其实面对这个问题我自认是没资格回答的,毕竟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因为我见过许多在生活上高度自律的人,我目前的心智力量比不上他们。
所以,只能给出目前我自己一些肤浅的思考,我也是在这条路上苦苦摸索的人,与你共勉:
先来从两个心理学概念入手:
一、你真的是自制力不行吗?
没错,我们犯了一个基本归因错误。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基本归因错误的东西。这个概念已经在前面的一篇文章谈过,我直接把它搬过来。
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在描述和解释社会行为的原因时,具有高估个人或内因作用而低估情景(环境)作用的普遍倾向。
举个非常常见的例子,我们从小到大绝对会听说过的一句话就是:
“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居然第一名,多么聪明,你看看你!”
那么这句话有什么错误呢?
那便是,我们直接把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直接解释到个人身上,而低估了环境的因素。
我们是否有认真分析过:
- 老王家的孩子真的是智力超群吗?
- 老王是从小怎么教育他孩子的?
- 老王家的孩子成长环境是怎么样的?
- 老王家的孩子读的学校/班级与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当然在这里,并不是否定个人因素不重要,而是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太容易把问题归因于个人因素。
所以我们可以思考:
我们真的是个没有自制力的人吗?
你是否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环境的力量!
二、登门槛技术
在《社会性动物》中,作者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假设你在一项很大的事业上要取得某人的援助,你知道这个工作对那个人来说是很困难的,需要他花很多时间和努力,你怎么办呢?
作者说
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先使那个人介入这项工作的很容易的一部分。等他接受并逐步上手的时候,再逐步升级。因为已经完成的较小帮助会对人造成压力,使其同意提供更大的帮助。
首先,我们先把这句话拆解为两个部分分析:
①前半句
先使那个人介入这项工作的很容易的一部分。
这里涉及认知失调理论,这在之前的文章已经讲过几次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下之前的文章。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心中产生了两种矛盾的观点的时候,认知失调就产生了,我们为了避免继续矛盾下去,我们往往会使用各种方法去解决。
所以说,为什么需要让他介入这项工作中的很容易部分呢?
其实就是为了在一开始的时候,避免给对方产生过大的“矛盾”,否则对方会为了减少“矛盾”,直接选择逃避(拒绝)你的要求。
②后半句
等他接受并逐步上手的时候,再逐步升级。因为已经完成的较小帮助会对人造成压力,使其同意提供更大的帮助。
心理学上讲,我们人会陷入一种自我辩护的陷阱,当我们的行动与观念不一致时,我们常常按照我们先前付出的行动来调整我们的观念。
引用《社会性动物》中作者的举例来说明一下:
在越南战争中,根据中央情报局的关键证据,轰炸不会使北越人屈服,而且恰恰相反,轰炸只能增强他们战斗不息的决心。但当时继续轰炸北越的观点却占据了上风,并被保持下去。为什么?因为,继续轰炸的主张与现有轰炸行动是协调的。
也就是说,人们会因为已经付出的行动,而陷入自我辩护,最终导致其继续他原来的行动。
所以
- 为什么我们常常说“勿以恶小而为之”
- 很多人走上犯罪之路都是从小偷小摸开始的?
- 为什么我们会“一错再错”?
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开头的这句话了:
由于为了避免产生过大的认知失调,我们应该让对方先从简单的事情做起。
由于我们有自我辩护的倾向,我们往往会因为已经付出的行动而改变观念,进而巩固我们原来的行动。
根据上面这个心理学研究,我们可以问自己:
- 你是否经常跟自己说我一周要读一本书?
- 你是否经常跟自己说要用GTD(时间管理)来严格要求自己?
- 你是否曾经跟自己说:我新的一年要经常呆在图书馆学习/下班后还要利用几个小时充实自己。
至此,当我们了解了基本归因错误和登门槛技术后,我们要怎么使用他来保持自律呢?
请看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