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看病难,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的埋怨,埋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一位九旬七十一年党龄的老党员语重心长的说到。
2021年10月29日,天气晴朗,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接到志愿者薛老儿子的电话,讲述父亲在2017年登记签署了遗体(角膜)捐献申请表,近期因身体不适,拜托我们能否为志愿者在就医方面提供帮助。接到电话后,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协同陕西省红十字眼库工作人员当天下午便来到薛老家中看望老人家,为老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薛老见到我们很开心,老人也很健谈,给我们讲了许多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我让我们很受教育。由于老人已经91岁高龄,听力不太好,交谈的时候我们需要很大声甚至贴着老人的耳朵和他沟通,老人不停地表示歉意。随之我们把2017年老人填表的申请表,照片都拿出来,老人激动地笑出了声,同一个场景,老人手持感谢,窗外阳光灿烂。
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徐主任、陕西省红十字眼库银主任分别向老人讲解了遗体(角膜)捐献的重要意义。
老人很支持遗体(角膜)捐献这一社会公益,还给我们分享了自己近期就诊后的感想,老人说:“现在不管哪个城市都在大兴医院,但是光建医院不行啊,好的医院需要人才的支撑。人才哪里来,需要学校去培养,而培却不是一个短期能解决的事情。需要时间需要更高端的人才去教学、科研。教学和科研必然离不开人体标本,所以遗体(角膜)捐献才是问题的根本。这是一个循环的连接。所看病难不能一味的抱怨,需从根本解决问题。还是要呼吁更多的人有奉献精神。给学生们充分实践机会。”薛老的一番话让我们深受感动,也鼓舞我们更好的服务于遗体(角膜)这项社会公益事业。
遗体(角膜)捐献是生命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善意和勇敢。对于医学生来说,大体老师往往是他们成为医生前的第一个患者,是带领他们感受生命价值的第一位老师。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更多像薛老这样爱心人士的支持下,遗体(角膜)捐献也不再是一件新鲜事物,而是一件能被大家所倡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