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做的多场高管教练,教练中几位客户较多的困惑是"如何与部属进行有效沟通?"引发我的深度思考……
1.有效沟通=走脑的沟通+走心的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双方心与心的沟通,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是走心的而不仅仅是走脑的沟通。浅层沟通停留在就事论事层面,沟通聚焦在环境和行为,能力层次,更多是走脑的沟通,是基于谈事的沟通,深层沟通聚焦在行为背后的动机意图,价值观层面,沟通双方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更多是走心的沟通,能够激发下属的内在动力,为下属赋能打气,是基于谈心的沟通。识别下属与你沟通在哪个层次上?
2.沟通的动力和能力
主管扪心自问,与下属沟通的动力/意愿度有多高?是否积极主动与部属沟通?沟通的频率有多高?沟通双方的满意度如何?主管的沟通能力具备哪些优势?需要提升哪些能力?部属是否愿意主动找你沟通?还是躲着你,沟通时部属是否愿意讲真话,吐露心声?
3.沟通的对象及目的
沟通的对象是谁?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期望得到怎样的沟通成果?沟通的话题是深层沟通还是浅层沟通,是关于事的沟通还是关于人的沟通?沟通的话题是否很棘手?可能遇到的挑战是什么?你对下属的期望值是怎样的?他是否了解你对他的期望值?他对自己的期望值是怎样的?这两种期望值之间的吻合度如何?
放下架子,带着真诚和关怀与部属平等地沟通,忌讳居高临下,颇指气使,打消下属顾虑,鼓励下属讲出心里话,了解部下真实所想。了解部属找你沟通的目的,是寻求支持帮助?还是寻求安慰鼓励?了解对方想要的是什么?保持开放度和包容度,勇于接纳听取不同意见。
4.沟通的效率与效果
人与人沟通的效果取决于:肢体语言(眼神,手势,姿势等)占55%,语音语调占37%,语言文字占8%.尤其在电话沟通中由于看不到对方的肢体语言,语音语调会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
沟通方式的差异,选择电话沟通,面对面沟通,电子邮件或微信语音/文字沟通。
沟通的效率与效果取决于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和沟通匹配度,能否同频同步沟通。
5.沟通的氛围营造
沟通的环境的选择,是在办公室还是在选择在其他轻松的环境里。
沟通的时间或时机的选择。时机不对不谈,场合不对不谈,避免干扰和分心。用心沟通避免心不在焉,敷衍塞责。
沟通氛围的营造,亲和关系,轻松信任,你与下属之间的信任度是怎样的?
6.沟通风格的差异
知己知彼,双方沟通风格的差异,你是侵略型,果断型,还是被动型的?你对下属真正了解多少?下属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与他人的关系相处如何?下属最看重的是什么?下属的内驱力是什么?外驱力是什么?下属的价值观是什么?你最欣赏下属的是什么?你最不满意下属的是哪方面?
乔哈里窗的启示:通过沟通指出下属的盲区在哪里?限制性信念是什么?

7.深度聆听
你是否能够做到多听少说,乐于聆听下属的心声,听出画外音,听出下属的意图和需求,察言观色,你能否觉察出下属的情绪能量状态变化,采用教练式对话,提开放式问题,引发下属积极主动思考,你想要的是什么?当你的目标实现时它会带给你什么好处?为什么这件事对你很重要?你如何才能得到你想要的成果?你与上司之间沟通的障碍是什么?寻求获得下属的真实反馈。
8.沟通中情绪管理
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同理共情,感同身受,做好自我情绪管理,觉察自己及对方的情绪状态变化,适时抽离出来,以第三方视角观察者,避免情绪失态或失控。
欣赏式探询及建设性批评,用欣赏的眼光而非挑剔指责的眼光,用发展的眼光而非固有的成见看待下属,即使部属犯错也要着眼于未来进行建设性批评,而非破坏性批评。
总而言之,主管与下属沟通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有情绪下的沟通,道理是无效的。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听进去多少而不是你说了多少。沟通技能是作为领导者必备的核心技能之一,需要循序渐进的刻意练习,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