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一场夜雨,雨打窗外茂密的芭蕉林,在似醒非醒的状态中,“网红秋千”随风潜入我的梦里。
“秋千”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欢的运动方式,改变习以为常的“走”与“跑”,人们找到“飞”的感觉。视野由平视转换为俯视,新奇的体验让人欲罢不能。
在酝酿许久的期待中我们来到了阿勇河附近的网红秋千。不同于普通秋千,这里的秋千绳子是系在热带雨林里高大的椰子树上,分高中低三种类型,挑战你的恐高症。
在排队等候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对情侣,女孩要求男孩和自己一起荡秋千,男孩说“这没什么好玩的”。额头渗出的汗珠与耳际通红泄露了自己恐高的秘密。我想说,腼腆的帅小伙,心里对自己说这是安全的,勇敢尝试,别误了这终身难忘的浪漫经历!
另一个女孩在爸爸妈妈哥哥的鼓励下,系上安全绳在工作人员的“哟呵”声中飞上天际,紧闭双眼,脸色发青,看来真有些恐惧,荡了几个回合,发出声声尖叫,停下来时似乎好多了。如此看来,要是我们心中有积郁,不妨大声尖叫。
终于轮到我了。我坐上一个高凳,双手紧握绳子,工作人员为我系上安全带,从后背给我一个向前向上的推力,于是我朝天空飞跃,像是扑向蓝天的怀抱,两旁离地几十米高的耶树摇动枝叶似乎在为我鼓掌。一进一退,在进退之间整个热带雨林尽收眼底,最显眼的就是谷底阿勇河漂流的人们。山峰秋千谷底漂流,我们彼此互为彼此眼里的风景。
除了秋千飘荡,这里还有各种创意鸟巢。
窝在巣里,自己似乎真的“鸟魂附体”,展翅高飞也有疲惫的时候,这巣是安放身心的处所,避风雨雷电,享伴侣相随,哺育幼子,“鸟生”如你我之“人生”!
在山顶吃过午饭,我们乘坐敞篷大卡车来到阿勇河漂流基地。身着泳衣,太阳暴晒,女士和孩子都用大块纱巾蒙头,男士戏称这像二战时期拉往集中营的战俘。
在营地穿上救生衣,戴上头盔,拿上划船用的浆我们穿越热带丛林从山顶下到谷底。一路上导游都在交待怎样应对漂流时的水仗,“见到欧美人就快速划过,他们牛高马大你们打不赢;见到小日本就狠狠地用浆挑水撒过去。”可见外国导游也是做过功课,“见人说人话”,挺照顾我们的民族情感。
漂流的印尼教练很幽默,上船之前英汉夹杂着给我们解释指令,“加油!”、“Stop!”、“拉绳子!”都是安全的保障。
一登上漂流船,我们就遭遇了从上游下来的劲敌,第一次用浆挑水袭击对方与被袭,水花飞溅,视野模糊,山谷里全是笑声。
划过一段平静的水面,即将面临由高而低的落差,意外发生了。同行坐在船头的Ms谢突然落入了湍急的阿勇河,坐在船尾的我只见她一个前倾就滚了出去,我们心里一紧,直呼教练快点救人。说时迟那时快,教练一个飞跃跳入河中伸出浆杆让Ms谢抓住,然后把她拖了上来。
船上的我们心急如焚,尤其是邀约她来巴厘岛的黎老师,“要是出点状况,回去可怎么交待?”。让我们深感佩服的是Ms谢却十分淡定,“呛了一口水而已,又没有受伤。”
为了平复这有惊无险的心有余悸,教练再次强调船下行时一定抓住船舷的绳子身体重心向后。于是我们在教练与自己“加油!加油!加油!”、“Stop!”、“抓绳子!”的号子声中熟练起来,用力划桨,乘风破浪。
除了同行的三条漂流船之间的水仗,我们也与其他船只交战,无论国籍肤色,相见就意味着“划桨论剑”。但是有一条船衣着周正不像我们穿着泳衣早就图谋玩水,我像他们致意,用英语交流得知他们来自巴基斯坦。尊重不同的文化,我们没有向他们泼水。
我们的教练十分擅长调动游客的情绪。他模仿我们的笑声,让我们禁不住放声大笑如中了笑魔般在热带雨林的峡谷里回旋。他会学猴子叫,告诉我们在前面我们会见到猴群。他主动告诉我们他有一个老婆两个孩子。我们反问他,“你怎么不娶4个老婆,让她们养你,不用当教练而是在家里悠闲地发呆?”他说自己不一样,出门工作养活妻儿很man! 我心里疑惑,教练与导游一样都是经过上岗培训的吗?原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法宝就是与你的客户价值观同频。
与教练的逐步熟络让我没有顾虑地用英语告知他我们想停下来休息与拍照,善解人意的他让我们在一处瀑布下停留。脚踏实地踩在河底的我们意识到旱季的阿勇河漂流还算是安全,河水齐腰那么深而已。
此时我才得以仔细观察周遭的环境。除了椰树,阿勇河两岸的多是高大的乔木,是我们不曾见到的几十米高。树上还有寄生的藤条,岸堤被水冲刷之后漏出盘根错节的树根以及斑驳陆离的风化后的岩洞。
重新启程,教练居然开始哼起中国歌曲“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受到他的感染我们一船人都开始唱。一首接着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苹果”,“加油!”、"Stop!"、"抓绳子!"是我们的休止符。我们从未像今天如此奔放,仿佛是想让整个猴群与热带植物记住这些“中国好声音”。
行进一段路程,我们与同行的另两条船会和,停下来休息。伙伴们和导游一起举起啤酒瓶庆祝漂流带给我们的快乐!
纯真的孩子!
勇于尝试的华老师!
欢愉的三口之家!
小憩之后,我们很快就来到了蝙蝠洞,河面陡然狭窄。洞里的水面变得幽深起来,教练说此处可以下船游泳,我们都默不作声有些恐惧。最年长的华姐却毅然跳下船去,在洞中开始向前游去。
我们为华姐感到自豪,“勇士!”教练也竖起大拇指说。但是由于对热带雨林的陌生,我们一行人都担心那树根深处是不是潜伏着蟒蛇?所以不久就央求教练帮助华姐上船。
在前行的过程中,有些休憩的场所。我见到大多数漂流船都是六人组附带一个教练,然而有一条是两人独立自主的漂流,原来那是一对来自美国的夫妇。这让我不禁开始思索中美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时常有报道在地铁或公交站上年轻人没给老年人让座位而被老年人怒怼甚至大打出手或是老年人居然坐在人家女孩的腿上。这一社会现象激发了人们对“尊老”与“爱幼”的深度思索。一些人厌恶这种“为老不尊”进而探究他们是怎样炼成的——少年时他们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红小兵”,背叛亲人欺辱师长,老了摔倒被救还敲诈恩人,跳个广场舞从不顾及扰民。所以有网友调侃他们“车上林黛玉,车下方世玉;超市霍元甲,广场黄飞鸿。”然而在美国,你给老人让座,他们会认为那是“歧视”,对他们的生存能力的歧视。他们不会在上下班高峰期出行,体谅年轻人早起想迷糊一会儿下班疲惫想坐一下。
在我看来,这是价值观的差异:我们沐浴着“尊老爱幼”长大,认为“我老你尊,我幼你爱”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是没有限度的,于是总有偏离航道的“倚老卖老”、“啃老嗜老”;美国人自幼树立自立的价值观,self-reliance 深入他们的骨髓!也许我们可以取其精华,以“自立自强”为主流,享老而被尊幼而被爱,而不是过度地索取!
“Stop!”,“抓绳子!”教练的口令让我收回思绪,我们来到了全程漂流最陡峭之处,看这照片会让人心生恐惧,然而坐在船上的我们没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在前面我们已经百转千回经历了许多激流险滩,熟练了各种应对技巧。
这次漂流的历练让我明白纵使生活会让我们历“81”难的劫,我们也能以“72”种改变去渡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