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
最好在一个人没有能力得到这个东西的时候给予他,待他可以以自己的能力给予自己那个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他已经不稀罕你的给予了。
年初五,按照习俗得过满年。家里老爸烧了一桌子吃的,老妈叫上老妹去农村老家杀鸡,自己却去打牌了。让老妹马上联想起小时候不断让我们干家务,自己却不知道躲在哪里打牌。杀完鸡,老妹马上拉着儿子出去吃……
满桌子的饭菜却无一人欢喜,今年过年也是勉强被喊回来的。当年我们最难的时候,老妈说了句“滚”,嫁出去的女儿没有家。我当时心里是想着,我小时候就有家吗?一切好的都是老弟的,要不然我十几岁连大学都不肯上,就早早离家了。
其实也是自己的不知足吧!只是有一了对比,对比弟弟在家里的待遇,对比其他独生女的待遇,心底的恨就生出来了,这是无来由的,说不清道不明。只能用代沟来形容吧!不过现在想给予我们一切好的,想让我们留在老家,是不是感觉太晚了。
当年求着家里人打点一下,进一个正式单位上班的时候,他们宁可把钱省下来置办家产。我们只能远走他乡,游行江湖。好不容易生根发芽了,却要我们放弃一切回来,这个切实吗?
但看着日复一日的拿出他们认为我们还喜欢吃的食物招待我们,我们能说什么呢?只是感觉错过了时间,再多的给予,我们也无法欣然接受。放在心底还在沉重的负荷,所以老妹在习俗上认为最重要的一餐,领着儿子去外面吃了。
记住,如果想让儿女记得父母的给予的时候,是他刚喝完孟婆汤的时候,错过了那个时间,对谁都是一种不可承重的负担。
写到这里的时候想起昨天一个一百元硬币的故事,那个作者打小与外婆相依为命,外婆没文化没能力,靠捡垃圾为生。在女孩新婚时给了一百个硬币,女孩珍藏了二十年。相比之下,我姐妹俩可是幸运很多的。
是否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呢!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待在家里呢!还说家里难道没有工作了吗,实话,比现在的能力,在家里是饿不死,但是,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梦想。自己也找不到理由啊!就是打心底里不愿意留下。
当然,如果家里都没一个人照顾了,也没钱了,也能说得过去,可是现在的情况是,让我们俩姐妹在家里大眼瞪小眼,好吃好喝,大鱼大肉的,殊不知,我早就入了道门,不在是那个跟老弟争红烧肉而打架的姐姐了。
所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是一种恩情,铭记在心。在不合适的时候的给予,着实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