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触发了这一场关于历史的行走。这里早已剥落了史上的繁华,沉淀了殖民带来了伤和痛,然而文化的融合,历史的余韵还是让这座城市有了不一般的味道,落霞之中行走之间,这便是melake。
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奉明成祖之命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多名船员拜访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周边的国家,28年间远航7次,史称郑和下西洋。如今我们称马来西亚、新加坡为南洋,也就是说马六甲属于南洋,为何郑和下西洋却让我们记住了马六甲呢?
原来西洋指的是马六甲海峡以西印度洋地区,甚至包括欧洲。郑和下西洋期间,以马六甲为大本营,建立了一系列仓库,鼓楼等设施。郑和船队去往爪哇、古里或者由阿丹、忽鲁莫斯等地返回时都会经停马六甲,打点商物,入库保存等。
可以说郑和下西洋影响最大的地方便是马六甲,暂且不说那些年马六甲由于航海的关系日渐成为商业中心。郑和船队在马六甲留下了一批船员,他们在此结婚生子,经商贸易,慢慢的便形成了一种娘惹(华人和当地人通婚后的女性后代)文化。如今,娘惹文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都影响很广,街头随处可见娘惹菜,娘惹服饰,首饰,马六甲也保存了不少娘惹故居。
由于马六甲多次被殖民,这里也留下了不少的殖民国的痕迹,荷兰的风车,葡萄牙的圣地亚哥城堡等等。
荷兰对马六甲的统治,凋落这座城市的繁华,这座圣地亚哥城堡也一度遭到破坏。夕阳西下,很多游客或是当地居民走在这座山头俯瞰马六甲,或许很多人在感怀这里的伤痕累累,或许很多人并不认识这个古迹,而城堡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游记背后的狗血故事:
马六甲行程就短短一天,早上到晚上就坐夜班车离开。累死宝宝了,所以想坐当地的花车,虽然花车实在俗气不堪。司机说40马币(100人民币吧),带我们逛所有景点。我想这么便宜,于是傻傻的上了车,慢慢悠悠的晃了三个多小时,抬头一看,街上贴着海报,~~~~(>_<)~~~~,40马币一小时,我回味了一下和司机讲价的过程,司机从来没说过per hour这个词好不好,所以立即重新问了一遍,他依旧说40,我说per hour?他说是。我瞬间怒了,我说你之前没说啊,他不说话,依旧骑着车走。呜呜,对付我这种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沉默装可怜绝对是最好的办法,最后我只好给了他160马币。
旅途中总会遇见各种事件,然而这便是旅行的意义所在,只有经历才能成长,也会懂得如何去调解心态,擦干泪,抹去不快,继续上路。。。。。
当然,也因为前期这个坑,后来的槟城都只好坐免费公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