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读后感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一篇课文:《二泉映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阿炳在惠山泉边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他从小就死了母亲,一直跟着婶婶过。阿炳八岁的时候,一位拉二胡的师傅把他接走,要教他拉二胡。阿炳二三十岁的时候,师傅也离开了人世。不知什么原因,阿炳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有一次,阿炳来到惠山泉边,聆听着泉水声才创作出这首震撼人心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后来,阿炳还是原来老样子,卖艺度日,他一直这样的活下去,直到老死。可以说,阿炳的一生过得非常凄苦,非常可怜。

课文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中秋之夜,阿炳跟着师傅来到惠山泉边赏月。师傅问小阿炳:“你听到什么声音没有?”小阿炳摇了摇头。后来,师傅离开了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一直困苦的活下去,直到又一个中秋之夜。这一天,他在别人的搀扶下,又来到了惠山泉边。但是这一次,他听到的不再是淙淙的流水声,而是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他拿起胡琴,在泉边创作下了这首《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表达了阿炳内心里的真实感受,他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他在追求光明的生活,他在向命运做抗争,他在向美好的未来做出无限遐想。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是的,阿炳是一个不幸的人。但他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困苦,而泯灭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虽然在泉水里听到了这么多的声音,但是他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平,而是默默的在《二泉映月》里表达出对师傅的感恩,对美景的赞叹,对未来的遐想。是什么让他一直坚持着?是什么让他没有丝毫的抱怨?答案就是:阿炳对音乐的热爱。没错,正是阿炳对音乐的热爱,让他创作出了《二泉映月》;让他没有丝毫的抱怨这个世界;让他没有放弃追求美好的生活。热爱音乐的人,会一直坚持下去,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音乐的力量!阿炳是一个坚强不屈、身残志坚的人。他虽然双目失明,但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虽然日子过得这么苦,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终于,阿炳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人证明了:一定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二泉映月》几十年来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回到家,我把心静下来,仔细聆听了阿炳的《二泉映月》。听着,听着,我竟然听懂了。我从他的琴声中听出了他对师傅的怀念,对美景的赞叹,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对音乐的热爱……我们一定要学习阿炳这种精神,做一个心怀感恩,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曾说:“这种音乐应该当跪着,坐着和站着听都是极不尊敬的!” 这首歌你一定知晓它的名字――...
    毛毛有点胖阅读 1,185评论 1 1
  • 对于新的一年,其实并没有什么大计划,也没有什么大期待。只希望能够不再执着于一时一事,一人一语。身体健康,心态平和,...
    满地找牙阅读 200评论 0 0
  • 许久,许久没有阅读沈从文先生的文章了,接着作业要求的机会,重拾《边城》,为刚刚开始的生活轨迹铺上道路,确定方向,也...
    蒹葭飞絮阅读 525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