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已经双目失明的陈寅恪教授偶读《花随人圣庵摭忆》,想起十年前因汉奸罪而被处死的作者黄濬,有感而赋诗,并在诗后复题短跋:“秋岳坐汉奸罪死,世人皆曰可杀。然今日取其书观之,则援引广博,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著作中,实称上品,未可以人废言也。”足可见此人虽品格不足取,但该著史料价值之珍贵,则应得一合适之评价。
桑兵教授曾在《晚近史的史料边际与史学的整体性》一文中指出,与晚近史相比,古代史史料“合计也不过13000 余种。”但晚近史中,仅清代典籍一项,总数即在8万至10万种之间,更毋谈浩如烟海的清朝档案、报刊、民间文书、笔记掌故、日记、函札、诗文集、各国公私档案等等。史料的边际扩充,无疑对研究者深入事件的细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对于一般读者而言,相对于严肃的官方文书,生动有趣的笔记掌故更易为大家接受。与其接受一个教科书式的近代史框架,不如从自己的阅读入手,将近代人物与社会的细节拼凑思考,或许更能获得思考历史的乐趣。
黄濬其人政治虽有污点,但其著胜在能将同一事件的诸家言说列举辨析,对于重要事件的来龙去脉,更是极其能穷尽史料。如晚清“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其著不仅将《光绪政要》中的杨案全文抄录,又在翁同龢、李慈铭的日记以及《光绪朝东华录》中寻摘相关谕旨、评论,足以再现其案的大部内容。而对近代人物的断语,黄濬亦有独特眼光,如其评价在晚清世界大势中,“李鸿章张目而卧,张之洞闭目狂奔”,这对于目前主流的认识,无异是另一种评价视角。
近年中华书局重印《近代史料笔记丛刊》,邀请国内著名历史学者整理晚清民国的笔记要刊,其中《花随人圣庵摭忆》由中山大学李吉奎教授整理,无论是断句抑或辩误都较前本为佳,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