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读书,那是“读书改变命运”,那是所讲的“读书”就是学习知识。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孩子们都衣食无忧,再也没有以前忧患意识了,但在成长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他们集“千般宠爱”于一身,在家如皇帝一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又受到电子游戏和不良玩伴影响,无心上学,内心空虚无聊,不求上进,无所事事,整个人也变得狭隘、冷漠、自私。我们怎么去改变这种现象呢?强制禁止只会治标不治本,所以还要给孩子提出“读书改变命运”,只不过这儿的读书已经不再是学习,而是真正的阅读,因为只有真正的亲近经典,阅读经典,才能真正让孩子丰盈心灵,培养志趣高雅的情操,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追寻到生命的价值,让生命释放出璀璨的光芒。因此,“新教育”行动中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第一任务,实有必要。
在《新教育》一书中朱永新教授介绍了浙江诸暨双桥小学的黄老师开展新教育实验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黄老师的儿子是个不折不扣的电视迷,对每个频道的电视节目都记得清清楚楚,而且还是个网络游戏迷,经常偷偷上网打游戏,为了改变他,黄老师每天晚饭后都读童书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看书。不久,孩子开始喜欢童书了,还边听边随着情节手舞足蹈起来。孩子每天都在阅读,而且有很广的阅读面,童话、诗歌、天文、地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都是他喜欢的。孩子被童书的魅力深深吸引,在童书的滋养下,他对电视再也不感兴趣了,学习主动了而且更懂事了。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现在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诸多的电子游戏不仅损害了孩子们的身体,还侵蚀着他们的心灵,很多上了网瘾的孩子性格孤僻、情感淡漠、缺乏沟通能力,心灵世界除了游戏再也装不下别的任何东西。当我们还为这些孩子而感到手足无措时,我们不妨学习一下黄老师的做法,用经典来滋润孩子干涸的心灵,用阅读来唤醒他对真实世界的热爱,说不准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如果说引导孩子阅读童书是为了改变孩子的生活状态的话,而师生共写随笔却旨在为了改善教师的生活状态和工作心态。现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状态不容乐观,虽然薪资比以往有了提高,但工作压力大,事情繁琐,孩子难教,使得很多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幸福指数不高,我们说没有幸福的老师,就没有快乐的学生,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新教育”实验自开始之初就把改变教师的生活状态作为重要目标,实践证明师生共写随笔是一项相当有效的措施。它增加了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和方法,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拉近与孩子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才有奇迹。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发展,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教育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拥有的梦,我将与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让教师与学生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