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北方读书。初相识的朋友一般会互相询问,来自哪里?我说,广州。众人无不一律会继续问下去,广州哪里?
“增城。”我答。
这时,众人表情是预料中的一副无知相:“增城?没听说过。”
嗯,这就是我开始放大招的时候了——
六字真言:“增城,荔枝,挂绿。”
众人恍然大悟。
挂绿是增城的名片。因为一颗五十万的荔枝,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作为增城人,我也觉得不可理喻,毕竟传说中那棵世上独一无二的挂绿母树,就在就读的高中母校旁啊。触手可及的事实,总是让人觉得不那么真实。
相传增城小楼是八仙之一,何仙姑的故乡。何仙姑成仙之时,因挂念故乡,回头一顾,身上的绿色彩带跌落,落在挂绿枝头,故挂绿果壳上一道绿色的浅痕。
当然,传说只是传说,何仙姑还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人呢。
而有关荔枝的记载则可追溯至北宋。
北宋太平兴国期间的《太平寰宇记》载:
“增城县搜山有荔树高八丈,相去五丈而连理。”
宋末元初陈大震编著的《南海志》载:
“(荔枝)今佳品多出于增城。”
原来,增城自北宋起就叫增城了。而增城荔枝中,当属挂绿最有名。而挂绿除了与何仙姑有关系之外,与湛若水(出生于增城新塘的尚书)居然也有关系。
康熙年间钱以垲的《岭海见闻》记载:
“新塘去莞四十里,地隶增城,湛甘泉先生所居乡也。有湛氏居傍山麓,林木丛翳。康熙八年(1669),偶产一树,以为杂木,欲除之,及花,乃荔枝也。其实大于常荔,坚莹似玉,脆如霜梨,津液内敛,剥而怀之,三日不变。其色微红带绿,故名挂绿。味之香美,冠于群荔。”
仿佛在漫山遍野的荔枝树当中,挂绿树偶被发现,一发现随即以“极佳”的滋味被迅速认同。
对于挂绿的推崇,有关文献是这样说的:
“世之品荔枝者不一,或谓闽为上,蜀次之,粤又次之;或谓粤次于闽,蜀最下。以予论之:粤中所产挂绿斯其最俟。”(《曝书亭集》朱彝尊)
“南海荔枝,以挂绿为第一。(《北归志》王士桢)
“挂绿出增城沙贝,荔枝中第一品也。”(《珍帚编诗注》崔弼)
(注:增城沙贝,亦即今之增城新塘)
当然,对于我这样一个有幸能分辨出荔枝不同品种味道的人来说,有关挂绿最好吃的论述,向来是不服的。
在荔枝品种中,最好吃的当属桂味和糯米糍。
桂味,肉质脆爽,核小。
糯米糍,果肉肥满,甜度高,口感如其名有些糯糯的,核小。
而产量的最高的,可能要数“槐枝”。在我印象中,槐枝是晒荔枝干的主要品种,口味吃起来有些涩,果核较大。
我吃过嫁接培育的挂绿荔枝,认为也不过尔尔,但后来再查资料,才知荔枝对水土要求很高,如《岭海见闻》所记:
“(挂绿)惟新塘土宜为佳,若移他处,则味变矣。”
这样说来,或许母树上的挂绿鲜美无比也未可知。毕竟普通人吃到的只是挂绿母树的“子孙”或者“子子孙孙”而已。
桂味与糯米糍的果期很短,六月下旬开始上市,至七月初市面就几乎没有了。但在这之后,还可以期待一个品种的荔枝,进奉。
嗯,据我爸妈所说,进奉是我村子——仙村的特有的品种。今年夏天,他们就为我寄来了一箱进奉荔枝。根据度娘而来的信息:
仙进奉荔枝为迟熟荔枝品种,果实在7月上中旬成熟,比糯米糍迟熟7~10天。丰产性能好。果较大,果肉厚,有蜜香味,味清甜,裂果少、品质优。
进奉荔枝吃起来与糯米糍味道相差不大,我一直无法区分二者的味道。但进奉的价格是糯米糍的两倍,它的矜贵或许就在于它的上市迟吧。毕竟当荔枝纷纷退市时,进奉就独领风骚了。
我曾经有一个错觉,或许杨贵妃当年吃的荔枝就是矜贵无比的“挂绿”。然而,有关资料显示,杨贵妃当年的荔枝是从四川进贡的。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是个大吃货,大吃货说的话总没错吧。不晓得大诗人当年吃的是挂绿桂味糯米糍还是其他呢?
七月,荔枝退市,我们就可以开始期待龙眼。八月是龙眼的世界。
另外,在查资料时,意外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如果说荔枝属火,那么龙眼则属水;荔枝向阳,龙眼则向阴;三颗荔枝上火,但吃龙眼则凉气。
以上,在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是这样说的:
“又荔支属火,宜使向阳,龙眼属水,宜向阴。荔枝之阳子甜,龙眼之阴子甜。语曰:当日荔枝,背日龙眼。予诗:龙眼独从阴处长,荔枝先向日边红。”
阴阳之说,真是无处不在啊。
20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