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地区麦收基本结束。前天大前天下了两场雨,中到大雨。雨下得很大,新收的麦茬地苞米种子也已下地。前天回老家,母亲说,这场雨可及时了,村里的地都种上了。
我家有七八亩地,自打父母年纪一年比一年大,这些地都包给了别人去种。前年,来了个种菜大户,租赁了村里好多土地用来种菜。村里人手里的土地,这几年不是遭遇旱灾就是地涝,种子下地了化肥也施了,可就是不见收成。一听说别人租地,大家伙高高兴兴地把地给了人家并签了合约。
一亩地一年八百块,这是附近最合理的价格。虽然近些年粮食价格有所提升,但化肥农药也跟着涨。拿农民的话说,粮食跟没涨一个样。现如今的农村,在家种地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年轻人基本上进城居住。即便有没进城的,也不愿意参与土地种植,要不把地给父母种植,要不就租赁给别人。
以前农收季节,家家户户的门前门后都堆满粮食。如今有人把地外包了,有人收了粮,晒不到两天就便宜卖给粮店,家家户户的门口倒也干净不少。
我家邻居老两口种着十几亩地。这些地也有他儿子儿媳不种的。逢粮食进了家门,就连我家门前也晒满了。看着金灿灿的麦子,母亲眼馋得要命。
“咱家的地要不给别人种,街门口也能堆满粮食。”
“就是给你一堆粮,你跟俺爹能拿动吗?”我笑着问她。
“唉,老了不中用了。还拿粮呢!不拿粮走路都东倒西歪的,这辈子人算瞎了。”每每母亲这样说,我心里都不得劲。年轻时的母亲,象一匹小野马,永远没有乏力的时候。记得新麦上了院子,她中午都不睡觉。每隔一段时间就拉着木耙去翻晒。还要时刻留意天气变化。民间虽有“六月天说变就变”的讲法,可五月的天也阴晴不定。只要西边有黑云飘起,远处有雷声轰鸣,人们就像惊弓之鸟,吆喝着一家人出来将麦粒往一块儿推。等推成一个大粮堆,张开早已备好的油纸塑料布,上面在找十块石坨压实,可不能让雨将辛辛苦苦收回家的粮食给淋湿了。
大中午掩麦子最难受了。极其挑战人对高温的承受力。掩麦子要趁热。在麦粒被高温晒到要冒火的时候,把它们挑进粮缸,用油墨纸封好顶,上面再压一层黄沙,这样掩好的麦子放两三年不带招虫的。
如今,家里的土地外包出去,粮食也收不到了。可为收粮食所付出的汗水和体力至今难忘。
往家走,看到一条宽敞的公路上堆满了麦粒,像连绵的山丘。工人将遮在上面的塑料布扯走了,金灿灿麦粒垛暴露在眼前。一辆装载吸泵的大型机械正往这边赶。如今都搞大户土地承包,动不动就几百亩一千亩,机械化普及的如今,种收割灌溉一条龙,就连喷洒农药都采用了无人机。跟农户古老的种地模式相比,既能保证旱天灌溉,涝天又能及时排水,庄稼想不丰收都难。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科技管理收割机械化一条龙。农民种地靠天吃饭的模式被打破。农业生产已经向更先进更高一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