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手搓的汤圆
2018年的上半年。
有一次我感冒了,浑身发烫,出汗。大半夜醒来,感觉被窝就像是被水浸湿了一般。
浑身无力,头烧烧的,嘴干干的,很苦。
突然很想吃一碗汤圆,甜甜的,软软的。
可能人难受的时候也很容易难过,我突然想起来,隔了几千里的家乡。
妈妈做的土豆削面,爸爸做的拉面,奶奶做的糊汤,爷爷做的杂面。
我突然很想家,想回一趟家,想坐在我家的板凳上,晒晒太阳。
我妈看到我这样子,会着急的。
我想吃的汤圆,也一定可以吃到。
后来。
感冒好了,我跟呆先森找了很多次汤圆。
西安的客运站没有汤圆,商南的超市只有芝麻馅的汤圆。
我不喜欢吃有馅的汤圆,想吃纯汤圆,我不喜欢芝麻馅等这种馅的感觉,太甜太腻。
我回来跟奶奶说。
奶奶便给我做了汤圆,手搓的汤圆,加上鸡蛋花,加上一碗糖,我吃的欢喜。
我很幸福。
我爸的好手艺,嘻嘻
挞馍是我们家的方言。(˙︶˙)
老爸掌厨,老妈早已用水调好面粉、葱、鸡蛋,放在冬天取暖和做饭两用的炉子上。
先放油,然后取少许面糊,在火上慢慢烤,我和老弟便在一旁,看着白面渐渐变得金黄酥脆,房间里淡淡的鸡蛋和面粉的香味。然后老爸便会翻面,帅帅的垫锅,薄馍再煎一会,取出来。
老爸又炒好酸辣土豆丝,加上老干妈,拌允,我吃了三张,减肥什么的真的抛之脑后了。
老爸说老妈炒的酸辣土豆丝缺火候和技术。老爸做饭确实比老妈好,但是不常做,要是常做的话,我估计比现在更圆了。
爷爷的自学和坚持
年边放假,爷爷在家里编竹篮、竹篓。
爷爷78岁,身子骨还算硬朗。没有窝病在床,反而自己想着法是自己不那么闲散。
你们可能没有编竹篮这个概念。
从砍竹子,劈竹子,弄竹条,每一根竹条,都是爷爷手工劈好、磨光滑,然后编制。爷爷的手上的伤口好了又添,也没有带手套,爷爷说,这是对竹子的尊重,戴上手套容易弄坏竹条,编出来的就不结实。
奶奶说,爷爷编竹子都60年了,那时候穷,竹篮什么的都要拿钱买,没钱用,爷爷就逼自己学会了这项技能。
科技日益发达,编竹篮的手艺也被人淡忘,但是我佩服爷爷,没有师傅,自学成为家喻户晓的木匠。
从前,为生活学会,现在,爷爷说,你奶喜欢买东西,咱不能总等着国家的,人一老就得吃好的。我慢慢编,慢慢买,给你奶买好吃的。
这是爷爷原话,生活无畏艰辛,只有你有所坚持就有所出路。
愿我爷爷奶奶身体健康,每天开心。
有个弟弟很暖
我和弟弟相差12岁,弟弟今年上四年级,我已经大三了。
上面是弟弟送我的笔,小小的他已经学会了心疼人,看着好看,说是女孩子都喜欢就给我买了一支,日常拆笔的他应该第一次攒着完好无损的笔,就为了送给我。
小时候的他也是看着我去上学,给我塞他攒下来的酸奶,零食。
现在上大学,基本一年回两三次,他也开始住宿,可能日常会想念家人,所以才有最后一张图吧。
真暖,有人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