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某印度大客户大概一个月,客户给我的往后半年的需求量预测数值很大。
看了他上半年的数据,他下半年的需求预测是上半年的两倍,甚至是去年一整年的一倍多。
加上行业在暑假阶段有两个月的淡季,所以再三发邮件问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异常的增量,并且询问其预测的准确性。
得到其信誓旦旦的肯定后,我心里乐开了花:难道我真的要发财了吗?我能力这么强吗,居然让客户如此“青睐”我?
得到对方再三确认后,我让车间开足马力给我备货生产。
7月份对该客户的出货量达到了历史新高,出货量占上半年1/3。
我不由得开始佩服自己:我可真是天才呀,我怎么那么厉害呢?再这样干半年,老板高低得给我加工资,不然老子不干了。
该客户每个月都会更新一版最新的需求预测。
8月份的需求看板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但事前完全没有任何提前告知和预兆。
更该死的是,车间已经开设了第2条产线,专门生产该物料,如果不将这个情况反馈给车间的话,一个月下来仓库可能要爆仓。
向该客户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对方就是不接招。
无可奈何,跟车间如实反映了情况,被一群人阴阳怪气了一通。
那刻我可以说恨死印度人了。
但与此同时我也在想,有时候我们沉浸在天降横财当中,说不准一个更大的圈套和陷阱也悄然而至。
在“威逼利诱软硬兼施”的过程中,客户回邮件开头写到:“So many means……”
我一看,大惑不解——mean有“卑鄙、刻薄,吝啬”的意思。
这个词作为形容词,确实很“刻薄”。
我不明白我先前发的邮件有什么问题,所以我将我写的邮件以及对方回复的邮件全部都转给了和这个客户接触很久的同事看。
同事:“你不用过多的去解读这句话,印度人的英语词汇量其实没有那么大,他们想不到这层意思的。”
果然一句话说出来或者被写出来,就注定会面临不同的“被解读”。
有时候重要的并不是那句话本身是什么意思,而是解读这句话的人会认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