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式阅读】
第一步:看目录。拿出一张空白纸,筛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几节,写下对应的标题,标清页码。
第二步:依次看完筛选出的节,并对感兴趣和有思考的部分进行适当记录。
第三步:梳理出十条清单,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使其丰满,最好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四步:用“讯飞语音”将梳理出的清单输到简书中,得到文字稿。(用简书的好处是可以实时看到字数)
第五步:来判断文字稿是否有不恰当的用词和不通顺的语句,完成语音打卡。
不知道其他小伙伴是怎么完成的,连队里必有高手哇~
【时间配比】前三步的在两个番茄钟内即可完成,第四步和第五步加起来一个番茄钟即可完成,三个番茄钟一本书,试过的人都被自己的神力惊呆了。配上一些精美的图片,文章会更美哇~~~还有记得看看小伙伴的文章,大家写的都很精彩~~~

【成长收获】
1、阅读体验感再好,也不如实践带来的改变。在本次清单体阅读中,《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是最具有实践感的,但实践不是因为看书后实践,而是因为看到了实践的“范本”,而后模仿。最初对清单的全方位践行是跟着angie老师,angie老师几乎是清单控,不论是写文章,去旅行,搜集素材,还是工作大大小小的事项,都是用清单来进行安排。实践清单之后,再次翻阅此书,自己都被震惊了,虽然不曾刻意去实践书里的内容,但是书里所提到的自己都已经在用了。
“活书”于实践比书本身更给力。
002最高效的阅读方式--清单式阅读。本次阅读的十本书中有六本第一次阅读,四本第二次阅读。第二次读的书,都是践行过后的阅读,对理论和实践的感触更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好好学习》中的“假设检验”。才发现“假设”在不同的书中有不同的表述形式,比如“成长迭代”,比如“原则”,这都是我们笃信自己的“假设”并不断完善“假设”的过程,书读多了体系自然生成。
003成长为自己的“超人”,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之前觉得牛人都有个共同的属性:一年可以阅读好几百本书。当时觉得离牛人的差距太远了,遥不可及,经过主题营之后,发现不断地成长阅读与进步,自己离变得很牛又近了,清单营有一种魔力。

【改变】
001六点前起床,是读书在赋予能量。清单体在最初是一种早起“号召力”,慢慢地发现原来早起一个小时就可以干这么厉害的事情,在以前6:30起床的习惯下,现在提前到了6:00.
002录音让人更自信,更是节约时间。以前的写作方式是直接打字,即使很早就知道“讯飞语记”,但也只是在时间很紧张的时候才用。为了保证清单体从阅读到梳理到成文过程中的时间,在写文章的时候就直接用讯飞,使得写文效率提升了一倍以上。另外,加上每天的录音打卡,现在说话都底气很足了,对自己的声音更自信了。
003养成“见缝插针”习惯。没有完不了的清单体,只有不会管理时间的整块时间追求者。以前对于学习对于思考,总需要大块的时间才能完成,现在在工作休息间隙,就可以完成每日剽悍的进度更新,可以回顾一下今天的小目标。

【意外收获】
今天洗漱的时候听“樊登读书会”,突然萌生念头,听的书用清单体输出。毕竟听的内容已经经过“重点”提炼了,将听书的清单体与自己阅读的清单体进行对比,说不定有意外收获,关于践行会有不一样的领悟。

【极致践行】
001去书店选书。选书是个乐趣感十足的事情,不像在网上选书那样得好几天才能捧起书来看,在书店选书,碰到喜欢的书可以马上投入愉悦中。上周末在图书馆待了一天,那一天时间阅读了两本书,刷新了阅读的记录。(以前顶多是两天阅读一本书,而且阅读后还有一种焦虑:“怎么又是啥也不记得, 也不知道看了个啥”)。清单体赋予了看书一种实践的力量,一种带有目的性阅读的动力。
002既要买书也要借书。家里的书不少,看了不少,但是有一些书是“痛苦地看完”的,痛苦看完的书阅读时的心理逻辑是:买都买了不看多浪费。而通过体验清单体阅读后,感受到有一些书如果痛苦地看,那本身就是一种浪费。如果痛苦,就是阅读方法不对;如果痛苦,试试能不能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高价值的营养。
003万事想在前。在主题营还没正式开始的时候,自己就进行了三本书的清单输出。这使得主题营正式开始后自己的节奏控制的还比较好,除了有一天因为头疼用了“备选文章”外,每一天都能做到一天一本书。
【今后的改变方向】
001每周两篇清单体,一篇听书清单体,一篇阅读清单体,用践行提升阅读体验。
002读书不用拿起书看完目录就按照既定顺序阅读,先读自己感兴趣的,再决定要不要读其余部分。
003成长是一步步践行起来的。本次请单体输出是意外收获,之后的主题营继续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