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逻辑: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在对企业分析的时候先要把企业放到具体的行业中去看,然后再对企业做定性、定量分析:
第一步:看行业,行业处于哪一大类,这个行业里供给和需求侧分别是什么,各自的发展到什么程度,行业是处于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存在的痛点是什么;
第二步:看政策,目前国家、地方对这个行业政策是培育、鼓励还是限制,政策面有没有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第三步:看市场,市场是发展中还是成熟阶段,市场是区域性的还是全国性的,产品来源是进口还是国内,产品未来以出口还是国内销售为主,市场上是否存在竞争者,竞争者目前的情况怎么样,市场的容量规模有多大,市场上产业链内的收益如何分配;
第四步:看企业,关注企业在产业链的地位,企业是资源、人力、资金密集型还是研发型,企业是属于产品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的比较优势,核心团队从业经验、背景,企业管理水平,对土地、资金、人才、技术、市场、规模等各方面的需求的侧重;
第五步:模拟收益,根据企业的综合分析,再与同类型公司(以同类上市公司为主),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该投资的收益。
最后对投资标的分析时,除行业、企业基本面外,我认为需特别关注企业以下方面的表现:
1. 企业盈利模式:边际成本是否属于降低型、是否有壁垒(规模、技术)
2. 企业竞争:是做蛋糕还是切蛋糕
3. 企业是否具备社会意义:提成生产率、降低成本、提升社会意义
4. 企业扩张能力及速度: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
5. 企业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还是产品创新,还是重大技术突破
6. 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价值:有无议价权
同时要避免的风险因素:
1. 过于单一依赖(供应商OR客户)、过度的依赖政府补贴(低估值)
2. 企业产品暂时无实际应用价值或者市场上有更好的代替方案
3. 退出不明朗,看不到盈利前景
4. 完全竞争市场or产能过剩市场
5. 企业没有比较优势
6. 高政策风险(当地政府、环保、劳工、税收等)
7. 企业管理不完善,权责不对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