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游记

   端午小长假适逢五月底初夏时节,天气晴好,碧空如洗,正是出游好时机,我等亦不能免俗,辜负了这大好光阴,自驾前往甪直一游。甪直与周庄、同里、西塘、乌镇、南浔并称“江南六大古镇”,而甪直更是号称“神州水乡第一镇”,素以河多、桥多、巷多闻名。

   游走在阡陌交通的古镇上,领略着“小桥、流水、人家”的规划格局、清丽婉约的水乡古镇风貌,耳边还时时传来几句吴侬软语,仿佛融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穿梭在历经风雨的老宅内,跨过一道道门槛,端详着门头上的照壁、房间里的老物件,又似乎感受到时光在缓缓流淌,恍如隔世。

   身在甪直,能深刻感受到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很亲切,也很震撼。

   甪端,是甪直镇的镇标,矗立在甪端广场中央。“甪端”在传说中是一种神兽,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能日行一万八千里,懂得四方语言,知道远方之事。形如狻猊,专蹲风水宝地,也是当代甪直人不断创新、永攀高峰的象征。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的敞口船……”这是叶圣陶小说名篇《多收了三五斗》开头的一段描述。这篇文章被选进中学语文教科书,万盛米行也随之闻名。米行原型是甪直镇南市上塘的万成恒米行,是一家老字号店铺,始建于民国初年,规模宏大,有存放米食的廒间近百,是当时吴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米行。1998 年,甪直镇人民政府在南市下塘62号粮站筹建万盛米行,再现民国年间江南米市风貌。米行的白墙上,以连环画的形式把《多收了三五斗》展现出来,引人驻足欣赏,女儿认真看完方肯离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叶圣陶纪念馆是叶圣陶先生当年任教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旧址,里面介绍了先生的生平,陈列了先生的一些作品。叶圣陶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以及著名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等作品。在展馆里看到先生写得一副字——“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热爱生活的态度,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不去眼热什么;胸怀若谷,心里只有他人,没有想过自己的一己私利。先生不愧为“一代师表”。

   

图片发自简书App

保圣寺,创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兴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保圣教寺即是这其中之一。寺内半堂塑壁罗汉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它突破了寺院造像单尊依次排列的模式,独具匠心地将当时最盛行的画壁巧妙地移植到雕塑之中,以山水为背景,而置罗汉于其间,或怒目圆睁、或托头沉思、或一半脸儿怒一半脸儿笑,个个灼灼有神,惹人赞叹。有资料记载,在1928年,原“保圣寺”年久失修,大殿半边坠塌,原壁塑中半数罗汉被毁,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经当时有识之士蔡元培、顾颉刚等向社会呼吁抢救,才将这幸存的九尊壁塑罗汉像保存了下来。现馆内罗汉塑像虽仅存一半,但仍堪称国之瑰宝。

   

图片发自简书App

走到大戏台的时候,正赶上镇政府组办的“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看了身着传统蜡染服饰的年轻女子在台上载歌载舞,还有分组举行的包粽子大赛,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几近正午,寻得一饭庄,酒足饭饱后仍意犹未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题记:正值端午假期,携幼子甪直一游,有感而发,写成此诗。 牵着稚子肉肉的小手, 行走在横亘古镇的石...
    兰雪清风阅读 456评论 0 0
  • ​也许是下雨的缘故吧,古镇的游客并不多。 与其他古镇一到夜晚就变身喧闹的酒吧迪厅相比,这里显得安静了很多。除了广场...
    跟着鹏叔游世界阅读 961评论 5 8
  • 因为科比,我们上课提心吊胆也要看文字直播。 因为科比, 我们花光零用钱买杂志, 就为得到你的海报。 因为科比, 即...
    追风的猫阅读 312评论 1 3
  • 户型百科:动静线 1:室内的动静线最好不要交叉,因为动静线交叉穿越,不利于客/餐厅内家具的布置和使用,也影响了休息...
    浪子小周哥阅读 553评论 1 1
  • 昨天闲了来无事,又动了学日语考级的念头。网上报名的课程还有小半年的有效期,想着趁还有心疼学费的心思再学学,而且日语...
    向着太阳的安妮阅读 19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