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的动物生病时,会躺下什么都不做,很多时候甚至不吃不喝,集中所有的能量来疗愈自己。即使我们没有生病时,也需要有这种休息练习。
有时候我们太过用功修行或缺乏正念地让自己工作过量,容易感到疲劳。正念练习不应让人劳累,反之它能补充能量。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疲倦时,就应该尽量休息,或者求助别人,把一些工作分配出去。
身心疲劳时还强行工作不但没有效率,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照顾好自己就是照顾好整个团体。休息可以是停止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出去散步五分钟,或者是禁食一两天,又或者一段时间的止语。
休息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必须注意自己身心的节奏,这样对所有人都有利。让我们学会休息的艺术,允许自己的身心得以修复。
停止思考,不做任何事,是休息和疗愈之道。
佛陀说,如果我们身体或内心有伤口,我们可以学习自己照顾它。身体有自我疗愈的能力,心理也一样。但是,我们经常阻挡身心自然的疗愈。由于无知,我们不容许身体自然疗愈,也不允许心或意识去疗愈。
切到手指头时,我们不需要做太多,只需把伤口洗干净让它疗愈,也许一、两天就好了。假如我们总是乱动伤口,尤其是过分担心时,它反而难以恢复。
佛陀举了一例子,某人给箭射中了,很痛苦,如果不久他让第二根箭射到相同的部位,痛苦不只是双倍,而是痛楚十倍。假如你身上有一块小伤口,而你的担忧和惊慌把它放大,伤口就更严重了。
如确认伤口只是小事,无须担忧。无须要惊慌,因为惊慌来自无知,担忧与惊慌只会令情况更糟糕。应该信赖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我们是有智慧的,不应该幻想身体或心灵上的一个小伤口会导致死亡。
受伤的动物知道休息是最好的疗愈方法,动物都有的智慧,反之人类却对自己的身体失去信心。我们惊慌,尝试寻找不同的方法对治,对身体过分担忧,令它无法自己疗愈,也不知道怎样让身体休息。
我们不懂得休息,因为我们不懂得停止追逐。我们习惯了追逐,甚至在睡梦中也不停息,误以为幸福与健康在未来,而不是此时此地。
这念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我们从父母和祖父母继承了这个念头的种子。他们一辈子都在挣扎,以为幸福在未来,因此我们从小就养成追逐的习惯,到未来去寻找幸福。但佛陀的教导是,我们在此时此地就能幸福。
假如你能停下来,安住在此时此地,你会看见许多幸福的元素就在眼前,并为此感到快乐。
可能现在你还有一些你不如意的事情,但让你幸福的正面条件也很多。比如,在花园散步时,如果看见一棵正在枯萎的树,并为它难过,是因为你没有欣赏到花园里还有其他茂盛的树木。你让一棵枯树摧毁你对其他美景的赞赏。再睁开眼睛,重新看看,你会见到花园依然美丽,然后好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