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上课时,偷着看《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百年孤独》之类的名著,总以为这样比那些翻着黄易、倪匡、席绢的品味要高一些,但却实在太受罪,看的头昏脑涨,眼皮发沉,但为了装到底,总得硬着头皮看下去,简直比听课还受罪。
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难得看完一本书,基本上还是《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藏地密码》之类的消遣读物。前几年开始在豆瓣记录读书,才似乎终于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读书习惯,看着读过的书的数量持续增长,感到了一种在网游中杀怪升级的成就感。但前段时间翻了翻读过的书单,发觉还是畅销书占比例较大,寻思着还是应该读一些经典系列。
于是,开始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应该属于我中学所读那些名著中逼格比较高的了,光背下这个绕口令般的名字就得花上几分钟。本来以为这次又将是一场艰难的跋涉,但读过几页之后,竟然奇迹般的发现我读懂了,感觉到进入了他所描述的那个一百多年前的彼得堡,并陪着主人公穷困潦倒,看着他杀人越货,感受着他内心的挣扎与变化。这也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有些书,一定要有些阅历才能读懂,就好像《葵花宝典》,一定得做了手术才能去练。
《罪与罚》叙述贫穷的法科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杀害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起初他觉得“杀死这百无一用、象虱子一般的老太婆”算不了犯罪,后来受到“良心”谴责,陷于半疯狂的痛苦中。他遇到醉汉马美拉多夫的女儿索尼娅,得知她为了维持一家的生活,竟走了街头卖淫。她那种以自我牺牲来解救人类苦难的思想,感到了拉斯柯尼科夫。于是他去官府自首,并走向“新生”。《罪与罚》的问世,给作者带来空前的声誉,因为它是作者最富于社会历史涵义的一部社会哲理小说。在小说中,作者把紧张、惊险的情节与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出农奴制改革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所引起的急剧变化。
故事很简单,一个大学生杀死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老太婆的妹妹,大学生杀人的原因是他需要钱,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在他的心中有一个理论,那就是世界上的人分为平凡的人和非凡的人,非凡的人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践踏规则,甚至可以随意杀人,比如拿破仑。但大学生杀掉老太婆和她妹妹后,经过十分艰难的内心挣扎,发现自己并不是非凡的人,最终向警察局自首被发配到西伯利亚赎罪。
人在潜意识中具有打破规则的本性。世间各种各样的规则中,与人直接相关的恐怕是生命规则,一个婴儿自呱呱落地后,无论是慢慢成长,还是逐渐成熟,其实都是向死而生,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归宿。自远古开始,人们就总希望对抗这种规则,各种各样能够长生不老的鬼神成为了人类顶礼膜拜的图腾。在《人类简史》中,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提到了吉尔伽美什计划,期冀以科学的力量赐予人类不死之身。但这些似乎只能如同妄想打破物理规则的永动机一般,成为空想或者神话,毕竟人类相对于宇宙而言太过渺小。
既然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律难以打破,人只能把自己的优越感建立在打破人类自己制定的规则上,而这也是权力的特征。《罪与罚》中平凡的人与非凡的人的理论,换而言之也是一个权力问题。书中主人公的理论在当时或以前的时代并没有错误,人们建立规则、维护规则、践踏规则、改变规则,把人类历史演绎成了一部战争与和平的轮回史,平凡的人白骨露于野,非凡的人金刀血未干,自生命在地球诞生以来,恐怕都没有哪一种生灵有着如此大规模并且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上演的同类相残的场景。所以,在《罪与罚》的那个时代,权力来源于血流成河的战争。书中主人公却自以为是的以为权力来自于自身的思想、智慧或者品格,那么悲剧自然终将注定。
即使进入了现代社会,在生活中平凡的人与非凡的人的理论在很多人心中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一种唯心主义,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睁开眼,世界为他而动,闭上眼,世界一片虚无,整个世界不过是黑客帝国中的虚拟矩阵,所有的人也不过是0和1所组合成的电脑程序。他们是创世者,他们是造物主,他们是非凡的人,他们也是这个世界不为人知的王。所以,这个世界的规则只是别人的规则,与他们无关。于是,他们可以无视他人排队的等待插队加塞,可以无视他人行车的安全飙车疾驰,可以无视他人夜晚的安眠深夜纵歌,可以无视他人渴求的健康吞云吐雾。
《罪与罚》中,当主人公认为自己是非凡的人时,他对着两个女人举起了斧头,这就是血的教训。前车之鉴,后车之覆,想在生命的规则下多活几年,还是离那些践踏规则的非凡的人远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