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说出一个心里的体悟,于是构思了一个故事。
话说啊唐爷爷老唐年轻的时候,和啊张的爷爷老张是非常好的朋友。两人在清安当地的文联工作,是单位的双子星座,常常有文章见诸报端,文字功底不分伯仲。有天两人看了陈忠实的《白鹿原》,在哪里闲聊。
老唐说:“张哥,你说为什么没有写我们这个地区的的名著呢?”
老张说:“是啊!我们这个地方有那么故事和风土人情的事情。”
老唐说:“我觉得我们家的事情,就蛮值得写的。我的祖上从外地迁徙到这里,从弟兄俩,到我们这一大家,那是一段多么峥嵘不凡的岁月啊。”
“是啊,其实我们家也是从别的地方逃荒过来的,也发生了很多的事。”
“要不我们俩分头写自己的家族史吧,写个120章就可以了。然后一起讨论,到我们写好的时候,总会有一本可以和陈老爷子的这本书较较劲吧。”
于是两人分头行动,去各自讲述了他们家族在这个地区的故事。故事很宏大,几代人的兴衰,错综的关系,有趣的风土人情。
四十年过去了,宏大的故事两人还没写完,只写了80章,都没完成。于是在他们临终前,把未经事业分别交给他们各自的儿子——小唐和小张。恰巧他们也在文联工作,因为恰巧在哪个铁饭碗可以承袭的年代,他们保住了这个工作。
本着秉承父辈遗志的精神,两个后辈开始整理各自父亲的小说,但态度并不相同。
小唐意气方遒,自觉才可通天,演讲报告信手拈来,一早就看不惯父亲朴实的文风,于是老唐的小说还没看了几页,就丢在一边,叹道——这写的什么玩意啊,迂腐。他决定重新写这部小说,于是先花了十年时间重新架构文章的提纲。
小张也是一个意气方遒,才气满满的人。和小唐不同的是,他耐着心把老张的文章看完了,觉得还成。于是他花了2年的时间把自己父亲的小说重新整理下,剩下的时间开始在父亲的基础上进行续写。
四十年过去了,小唐不巧的是又写道老唐的80回,也没写完,就去向自己的父亲报道去了。他和他爸各自留下了两部80章的残本小说,并没有出版。小张则比较幸运,经过他和父亲两代人的努力,他们留下了一部完整的小说,顺利出版,但并不算出名。
到了啊唐和啊张这一代,铁饭碗制度早就被打破,世袭罔替的事好像已经很遥远了。这个时候的啊唐是一个黑客,整天忙着研究他的造物主系统,一心想抓坏人来着。只是不经意间在家里的故纸堆里翻到了爷爷和父亲留的两个残本小说,觉得没写完真可惜,然后丢在一旁。小张则干了新媒体的运营,他看了自己家的这本小说,感觉很不错,于是在他的运作下,这篇小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两代人缜密的故事架构、扎实的文字功底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即获得声名,又赚的钵满盆满。
好了,故事大概就是这样。想说什么呢?想说的是传承,传承的东西可以是我们的文明,可以是长者的体悟,可以是智者的推荐的书目等,传承的目的只是获得个体的进步,进而推动群体的前进。也就是牛顿的那句话:“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自己常常会在自己生活中,会遇到经历了很多事又很有人生体悟的人,也会遇到读了很多人又很有见识的人。这类人,修养又极好,对于求教,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常常会让他们推荐他们觉得很棒的书,或者问他们过去的事情。然后把看来的书籍和听来的道理,做一下分辨,保留那些适合当下和自己的东西,这态度就像小张改他父亲的小说一样。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站在他们那样的高度,以能够看的远一些。因为经历多的人,能帮忙绕过一些他掉进去的坑,让我有机会去试更多他们没试过的错。看书多的人,能帮我过滤掉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书,节省自己的时间,去读更多他没读过的书。本质上讲他们提高了我们自己的生命效率。试想如果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一个50岁人的心性和处事方法,那我余下的生命就是从50岁开始向前奔进;如果我读通了一本几千年前的书里的本质,那我余下的生命就是以几千岁的年龄往前奔行。大而言之,我们文明的进步,不就是后人在前人的肩膀上去迭代前行的吗?而如果我们每代人都在完全否定前人,然后都去想着重新开宗立派,那我们是没用层累的文明可言的。
也许你会反驳,而反驳的论点通常有两个:1).老人的观念过时了;2).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
如果之前你说,那时的我可能会深信不疑。但现在,我也许能帮你解答这两点反驳。
对于第一条,事实告诉自己,那些有读书多和有阅历的人身上,时间只是从他们身上划过而已,其体悟并过过时,反而正式解决问题最炉火纯青的时候。因为阅历造就了他们的冷静与不慌张,见什么病下什么药,那是门清。这点和我们现在依旧在学习几千年来的经典,这道理本是一样的。
对于第二条,我记得之前有本书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我想,如果是把听来的道理毫不分析的就完全照搬进你的生活,那从根本上来说,没有什么道理是适合你的。因为道理很多,事情很多,你想用一个道理解决很多的事情,那叫死脑筋。人们常说,很多大道理都是没用的屁话,看了《明朝那些事》,我知道,也许并非道理没用,只是你自己不会变通罢了。
我记得我上高中那会,我的数学老师有次敲黑板、划重点的告诫我们:“对于这题,如果你用你的方法解得出来,那你是天才,你可以不用我的方法。而如果你用你的方法解不出来,又不肯用我的方法,那你就是蠢材。”所以对于我们来讲,能站得高一些的时候,就别站在蠢材堆里。
备注:我们文中讲的道理,不指成功学和假鸡汤。我们指的人有见识和有经历的人,他们真实的人生体悟,而非无病呻吟,酸葡萄论。
20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