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时候,拿起笔想写点什么,只是后来发现,自己不管怎么写也只是陈词滥调。
那些在别人华丽笔端下的忧伤,那些灿烂得散落了一地的时光,到了我手里,要么显得矫情,要么苍白无力。
若要珍惜什么事物,不能只挂嘴边;若是厌恶什么事物,同样不能挂在嘴边。立场太鲜明,情绪太明了。太聒噪,姿态就低了,惹人生厌。
我曾经对很多人说,我喜欢文学。可是那本《红楼梦》放在书柜上已经很久,书签还只停留在第一章。多希望那些唐诗宋词可以信手捏来,可是那本《宋词》已经被尘土包围。
我还在以为自己是个好孩子,可忽然想起,好孩子应该安静地记笔记,听老师讲就业率。
而我不断放逐自己,试图用熬夜延长一天的时间,逃掉了很多课程,似乎有那么一刻,我忘记我现在大三。
麻木了,干脆就做个坏孩子。可是,我已经不算孩子了吧,21了,二十来岁的人都可以被遍地的孩子叫阿姨。
想要一个人去旅行,又想跟朋友好好聚聚;想要考研,却看到身边同学接到面试通知又想先工作几年;想好好背上几天单词,却又想去参加社团活动……
想要的是不是太多了?
生活是不是太忙碌了?
是不是还没有狠下心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只是让自己暂时忙起来,好给自己一些心理安慰,好让自己看起来不被别人落下太多?
是的.
我们都不努力,我们都很努力;
我们都很豁达,我们都很忧伤;
我们对一切不屑一顾,又对一切满心在乎。
成长的很大一部分是接受,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孤独挫折,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接受自己的缺点,然后发自内心的去改变。
天黑开盏灯,落雨带把伞,难过先难过,之后要振作。
【2】
那种外表看起来很坚强硬朗的人,你只要轻轻跟他说一句:“照顾好自己,不要那么累”,他就会眼红的了。
明明只是最简单几句话,却跟决堤一样。
我也越来越觉得,有很多事情,比起对错,更重要的是后不后悔。
临近大四,我选择继续留在象牙塔,我的朋友们选择佩剑仗天涯。
有人这样形容实习:“出门便已是战场。”
最近几周,无论是朋友圈还是身边人,都在忙于面试实习。有时,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丝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
为了工作之事,寻东访西,一边游走于各大招聘会,一边还要好好复习应对期末考试。
周遭的一切匆忙且飞速,我仿佛置身在热闹嘈杂的十字路口,来来往往的人群与车流,而我还仍在夹缝里静止。
诚然,看着大家找到工作的喜悦与憧憬,我会有些许动摇。工作和考研,我不能给出什么绝对公正的意见,因为两者真的都是升华自己的途径,看怎么选择。但是,做出的选择不能轻易改变。
没有非黑即白的世界,只有环环相扣的生活。
无论何种选择,都有它既定朝前的方向,都必然要经过一场兵荒马乱;无论是职场还是考场,只有经过折戟沉沙,才能搏得稳定江山。
【3】
昨天是广东省高考的放榜日,一位小学妹慌张地在微信上向我问了一些择校讯息。
她是重点高中的学生,但高考败北,没有突破一本线。当初班级里的领头羊,最后却在众人的注目下跑偏了。
我能理解她的失落,但是她的一句问话让我瞬间没了好脾气。
“如果你对学校的招牌感到危机,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那么,我希望这种心情成为鞭策你的动力。”
坦白讲,三年前我也因为高考失利选择了现在的学校,内心深处也有很多玻璃心的感受。
有名校情结的我确实羡慕一流大学的学生。
在他们自信说出大学而我怯怯说出学院的时候;
在面试官对他们学历眼前一亮的时候;
在亲戚们听到我不曾扬名的学校名称面漏疑惑的时候……
我很抱怨,很厌恶,甚至渐渐自卑。
但是现在我却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上二流学校与过二流生活没有因果关系。
在我眼中,学校可能有档次的划分,但是学生没有。千万别把学校作为止步不前的理由。
老师说,我们学校有个师兄,登上了米兰时装秀的T台。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每本藏书都有被借阅过的记录,每张凳子都有被捂热过的温存,既酷暑,又寒冬。
我们学校的操场,总是能抬头看见满天星,跑道上跳动的公里数蒸腾着无数汗滴。
莘莘学子,奔波在部门,游走在会场,活跃在舞台,拼搏在赛场...
见过午夜的黑暗,也见过凌晨的清辉。
生活的兵荒马乱,都是为了奔波前程。
你的世界人声鼎沸,不要除了抱怨声所剩无几。
哪有什么门第之分,生命的精彩与否,不都取决于你自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