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有两个姐妹,由此我也就有了两个姨,大姨和小姨。这么多年一路走来,真是觉得姨也是半个妈妈,大姨年龄大些,那个年代早早嫁人成了家,对妈妈是一路照顾,等到了我们孩子辈,更如妈妈般顾上顾下,小时候给我们做衣服,上学了一直贴补我们零用钱,记得压岁钱都一直给到我三十岁结婚才罢休,如今成了家有了孩子,每年回来,大姨总是给留最好的苹果和梨,一筐一筐的往家里送,去年家里开支大,回家大姨死活不让去她家,愣是自己要带着苹果、梨来我家,心疼我们每次去了总是花钱买东西,说来也没有买过什么值钱的东西,但老人家就是心疼我们,舍不得,再三的交代回来不要给我买任何东西,北京烤鸭我不喜欢吃,质朴的大姨没什么大文化,却总是让我们感动。
小姨年轻,相比共同语言会多很多,小姨结婚那会,我们都喜欢往小姨家里住,直到她有了孩子还是喜欢往她家里跑,帮她带孩子,如今是小姨的女儿也有了孩子,看家里一代代这么延续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但同时也觉得住的远了下一代的感情远远没有当年走的那么近。关于小姨,到现在一直都还记得小时候有次过生日,小姨给做的两个鸡蛋,剥了皮,贴上鼻子眼睛做成卡通动物造型,那会真是喜欢的不得了,第一次看到那样造型的鸡蛋,所以也是直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深。
有时候感慨,姐妹的好处不仅仅是姐妹之间有照应,连以后的孩子也多了亲戚亲人,还记得儿子两岁多时候去妹妹家,闹腾着非要回北京,到晚上10点多都不肯去妹妹家里,妹妹用尽招数哄住了他,后来儿子缓过劲儿来玩的时候问姥姥“我的那个妈呢?”逗得我们破涕而笑,可是孩子的话真是一语道破个中真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