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读日本作家稻垣惠美子的《五十岁,我辞职了》这本书。书中这样写到“人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总是为了追求物质、金钱或者地位而每日劳累奔波。因为我们认为只有得到这些东西就可以变得幸福。”她在这本书的封面题目下方写到,我的目标是建立“没有钱也能快乐”的生活方式。
当看到这本书的题目就怀着一份敬佩之情与些许的好奇和质疑两天读完了这本书。读过后,书里的观点与内容反复在我脑海浮现,思忖良久。或许,幸福并不在于地位的显赫,物质的充裕,快乐也不在于金钱的拥有与获得。
首先,我们来谈谈工作。如果你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找到的是一份你特别喜欢也一直想要从事的职业,那么你或许是幸运的,这份工作也让你觉得是有意义的。不但可以每天快乐的投入工作还会让你因为工作,自己的劳动换取金钱的报酬,提高生活的质量,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夫复何求呢?但书里的作者,稻垣惠美子,她大学毕业后在日本当时的一家知名的大企业《朝日新闻社》工作,被公认为工资高,知名度广,社会地位也高,担任社会编辑部主任。但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她辞职了,五十岁,且单身。可惜了?疑惑?乃至不可思议?一切不用质疑,答案是肯定的,也是绝决的。只为一种心灵的追求,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没钱也能快乐。
书中写到,在日本福岛县发生了核泄露事故,每个人要减掉以前生活所用一半的用电量,也就意味着生活中很多的电器必须停止使用,冰箱,微波炉,空调,电热水壶等等,再不能自有无度的使用,用书中的话说就是“这种情况下要减掉一半的电费,简直就是在拧晒干的抹布。”就这样,作者做到了,而且还获得了一种非常自由的感觉,一直觉得,最大限度的拥有就是好的,就是自由,可事实并非如此,或者说,完全相反。在这件事上,作者这样写到:“打个比方说,这就像依靠插着很多管子生存的重病病人一样,插着管子的话,可以切实得到所需要的药品和营养,维持生命。但是,另一方面,不能从床上起来自由地行走。”生活中,我们试图获得物品而实现富裕,拥有这个,生活更便利。比如,烤箱烤面包,微波炉加热饭菜,空气炸锅爆鸡腿等等,这样的生活思维方式很快让我们在无意识中转化为,这一切没有的话,不方便,似乎生活无法更好继续一样。不知不觉的潜意识中,这很多的很多物品以及拥有,“没有就会过不下去”的思维模式困住了我们,让我们对物质产生了最大程度的依赖与必需,而这也真正的让我们失去了自由。2020年的疫情,我相信我们会有最大的体会与感悟,没有了社交,没有了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品尝麻辣酸爽的各种口味儿,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让我们一下子觉得失去了自由,有的甚至都想发疯。一切的拥有与获得,是否让我们更加的自由与快乐了呢?恰恰相反,足够多的拥有与获得,让我们对外界的一切有形物质产生依赖与不得不的必需,我们不是更便利,而是禁锢与受限。
世界上有千万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就比如从圆心可以画出无数条的直径,每一种方式都值得被肯定,而“没钱也可以快乐”生活方式也可以尝试和拥有。在这里我并不是说不找工作,提倡辞职,而是以自己喜欢的生存方式去生活,为国家,社会创造出不同的价值与奉献。书中的作者,因为辞掉了工作,减少很多的应酬,可以自由规律的安排饮食起居,更好的维持身体的健康;她可以心情悦然的与路上遇到的老人打招呼,坐下来谈话;她喜欢烹饪,想成为一个做饭阿姨,为那些工作辛苦的酒窖工人做可口,营养又健康的饭菜,即可以维持生活收入,又做着自己欣悦的事。还想要去当木匠,把很多古朴雅致因年久失修被废弃的房子重新改造,既解决了一生都要租房子的问题,说不定还可以重新再利用房子而对搞活地方经济发挥一点作用;等等,等等。这本书告诉我们,辞职并不是不再去做事,而是更好的去做事,更好的去生活。
当然,如果你的工作是你所喜欢的,正在做的事也是你最想做的,那么,一切似乎就更加的完美了。但也不防多一些兴趣与爱好,对生活多一分的好奇与理解,因为,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或许都存在太多隐藏的可能性,挖掘与尝试,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的丰富与充满趣味儿,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