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投入了一些P2P,相对收益底但是比较安全的。
最近爆雷后,我挺自信自己的平台的,但是过几天要用钱,有部分流动资金需要取出来交首付,结果发现即时到账变成了撮合交易才能取出,就突然着急了。
1.我所能承受的最差结果
理财投资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你所能承受的风险是多少。
股票基金可能还稍微好点,当时我投资P2P平台,就想过万一平台崩了,本金拿不回来呢?那么我所投入的就不能是应急的钱。
虽然理论很清楚。
我的投入轨迹也从保守慢慢放开来。
最开始我只敢用壹钱包,就是平安集团旗下的理财,保本付息,平台明确写着这个协议的,但是收益一直挺低,年化也才5.8~6.0%,一年后,慢慢胆子变大了。也开始使用大V推荐的平台,陆陆续续用过小赢理财,团贷网,洋钱罐,友金服,银湖网。
友金服和银湖网是薅羊毛去的,那会儿胆子也很大了,就是道听途说的推荐,就敢去拿新手的利息,到期都退了。
小赢到期后,因为要付首付,也取出来了,听大v推荐懒财网,可以当做活期用,我赶紧就进去了,因为这个资金马上要用所以活期最方便,但是我没有想到风险,因为觉得这个活期就是活期,不是定期取不出来。
结果到现在要用,发现懒财金服调整了取出也就是赎回机制,撮合取出,如果没有进入那么很难取出。
现在,虽然首付日期快到了,但是我调整了心态。
最差的结果就是最近拿不出来。
最最差的结果,就是懒财拿不出来。
最最最差的结果,就是剩下几家长期投资的,也拿不出来。
这么一想,又回到最初,我投入的时候,就想过的问题,如果不能保证收回本金,我还投入吗?
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依然是会投入,不同的是,我会很谨慎的投入。
02
理财最重要的忠告,你需要自己对所投的对象做详细了解,而不是听别人告诉你
更不是听大众告诉你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对于P2P平台,说白了没有人能够确认自己所选择的平台是否能走到最后,除非本身就有银行的(这也不一定),所以,彼得林奇说过,对投资的对象必须自己研究,如果不懂宁可不投入。
对于我来说,从一开始谨慎到后来随意投资,对对象不加考虑,这是我犯得最大错误,所以,不管平台是否能够走下去,对于我自身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说起来,普通人很难有经历过挤兑的风潮,我很幸运,在最早的学习阶段,能够体验到这个风潮,让我对以后得投资更加注意。
虽然有可能代价不小,是这几年的工资,但是,在最开始遏制了我的随意漫不经心随大流赶风潮,已经是最好的回报了。
03
理性和感性
挤兑的恐慌在蔓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去一堆平台。
其实我根本都没有想过我的平台问题,只是刚好放入的活期要用罢了。是不是很迟钝。
哈哈,其实心里有担忧,但是伤心的是房子首付不知道还来得及不。投入的资金目前是听天由命。
目前有几种声音
1.理性
许多理财达人或者不知利息方的人,会保持平常心态让大家不要发生挤兑。
2.感性
普通如我放入柴米油盐血汗钱的大家会着急恐慌怕本金拿不回来
3.中立
不是很慌,本金可能放入不多,但是也有些
我所知历史不多,但是有一个隐隐的观念就是,一旦发生挤兑风潮,除非有公信力的人能够担保,其他各路好言其实作用不大。
与囚徒困境的道理是一样的。
理性告诉我们,我们期待的是:大家保持理性,不蜂蛹挤兑,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让经历自己淘汰平台。
但是那是完美的情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你想的先拿回自己的钱,我也是这么想的,这样一想,大家都暗暗取钱,就是负的N次方,其实,通过这个道理,我倒觉得平台按着不发放,倒是一个比较聪敏的做法。
但是资金如何继续流入,这可能需要更高的智慧。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黑子是借款不想还的人想浑水摸鱼,乘机弄垮平台不还钱。。。
不清楚,只能说我们只能保持自己的理性。
期待着平台以及投资人,以及各路大神能够保持理性发动大家保持理性。让平台活下去。生存下去。
04
新闻舆论的神助攻
期待社会舆论媒体不要再每天爆雷的发表新闻稿,如果发这些,还不如去如南都发表一些深度报道,将平台历史情况现状应对措施政府态度和支持以及人们反应报道出来,就不要添油加醋,添一把火将人烧死了。
如果真的有雷,也期待是从观察的各个角度,以及政府如果帮助民众化解这场危机,如果调解如何将民众投资返还回来的方法上得出的报道,监管部门如何应对,毕竟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对吧。
我觉得这才是媒体应有的态度和风范。
05
最后,想说,希望平台规范化是一个过程,希望我们的命运不要沦落成为平台规范化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