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活二十多载,自觉读书甚少。究其原因,不光是惰性缠身 还有些“鼠目寸光” 的原因,每次翻开书来 别人能双眼放光一目十行,我却要逐行逐字都清晰的看进眼睛里,反馈给视觉中枢 直到做出稍适理解的指令才肯罢休。久而久之,养成了读书缓慢拖沓的毛病。 这种弊病 在我读国中的时候最为明显。那时上语文课 老师教大家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每次等同学们都读完全文 开始左顾右盼小声骚动的时候,我的眼睛还停留在第二自然段……
读书只是单纯的知识输入,真正从中获益多寡 有多少积极的领悟应用于实际生活,就只有读者自己知道了。 而认知则不同。 认知的过程,对多数人来说 是颇为艰难的。 要动脑子, 还要“感之于内,发之于外”。 我认为搞文学创作的人,首先要提高的一种素质 就是对书本的“领悟力” 其次是对生活的“敏感度” 。 要“读书破万卷” 还要“感时花溅泪” 。 要“闲看花落水流,触目伤怀” 还要 “下笔有神,如行云流水” 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还要将敏锐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才能有所感。 才能将所见的现实与想象的虚空相融合,才能文采斐然 出口成章。
巴尔扎克的文学创作生涯,对这种观点 就是个极好的佐证。 他早些年的生活经历 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纷繁复杂。 他经历过赤贫到巨富的家庭环境转变,又亲历过 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各种艰苦的谋生手段。 这种生活遭遇 让他有幸与社会各阶层的人有过亲密接触。这对他多年后创作出文学巨著《人间喜剧》 带来了非常客观而真实的素材。 试想 若没有斑斓多彩的生活经历 再伟大的思想也虚构不出那么具体而生动的故事情节。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是个生活经历极其复杂的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贫穷又动荡的生活环境中。他对书本、对知识的思慕与渴望,造就了几十年后他文学大师的身份。 在瑞典庄重的颁奖典礼上 他坦诚,自己在担当部队图书管理员期间 啃下了至少上千本文学读物 还广泛涉猎其他自然学科。 这么庞杂的知识 在他胸腔里融会贯通,自然会有所感。 激发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创作灵感 他提起笔来刷刷点点,几十年间 就创作出数量惊人的文学佳品。 被收购改编影视版权的作品,亦不在少数。 他的文学作品,着重笔墨描写乡土文化 以魔幻现实主义的语言风格 揭露了中国大半个世纪的社会弊病。 就是因为几十年身在乡村的苦难生活经历,才启发他不遗余力的表现乡土生活,造就了那些高粱地里的滚烫的情爱 和生吃煤块的故事。
阅读与阅历,是文学创作者 成就一部伟大作品的根本要素。但现今市面上,许多虚构类的 架空历史的网络小说,也并非一无是处。我们冠之以“快餐文化”的头衔也好、称之为“商业文化”的衍生物也罢,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 奇幻诡丽的想象世界,也是值得肯定和称赞的。 现阶段文化发展的大方向,就在于摒除网络小说中的糟粕的成分 正确的引导它们,向着合理化方向发展。
目前的网络文学 最为饱受诟病的方面,就是文化的严肃程度不够。许多网络作家,知识层次欠缺 认知度还很浅薄,其作品往往以情节取胜 以爽文、歪文赚眼球,并迅速打入市场 来获取经济报酬。 这样一来,作品未免显得空洞 有胡编滥造之嫌。 如果我们读一读托尔金的《指环王》就会发现,在这部享誉世界的魔幻巨著里 作者不仅为小说中的各种族规划了完整的生存大陆,时间轴和历史纪元 甚至为怪兽们(精灵族)创造出一整套语言。 这种对文化的严肃程度,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阿祥哥文字工作室